易牙烹子献糜 一国之君齐桓公与厨师易牙之间的故事
一国之君齐桓公与厨师易牙之间的故事
齐桓公易牙
易牙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一个厨师,他是齐桓公的御用厨师,非常擅长调味,做出来的菜很好吃,因此非常得宠,而他也是一个著名的奸佞小人,他杀子献糜的故事读来令人毛骨悚然,不禁感叹世上竟有如此恶心的人。
厨师易牙
易牙是当时有名的厨师,也是当时第一个使用调和的手法做菜的人,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齐国是中国鲁菜的发源地之一,而易牙对于鲁菜的发展成形无疑是有着一定贡献的,据说他曾经开发出了鱼腹藏羊肉的新菜,鲜美异常,据说“鲜”字就是这么得来的,而且他也曾经尝试把食物和医疗结合在一起,创作了食疗菜,进献给了当时生病的齐桓公宠妃长卫姬,因此得到了齐桓公的赏识。
易牙一生名气最大的事情就是他杀子献糜的故事,据说当年易牙是齐桓公的厨师,有一次在吃完饭之后齐桓公就感叹道自己这一生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人肉,其实齐桓公自己也不过是随便一说罢了,真让他吃他还真未必下得了手,但是易牙却是一个非常狠毒的人,回家之后竟然把自己才只有3,4岁的儿子给杀了,做成了肉糜献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吃到易牙献上的肉糜就问他:“这是什么肉,好像从没吃过啊。”易牙就说是自己儿子的肉,希望能够祈求齐桓公身体健康,齐桓公一方面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方面又很感动,就更加宠信易牙。
齐桓公是谁
齐桓公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有名的君主,他最先实现了称霸,引领了春秋时期的时势变化,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齐桓公都是人们心中的贤人,如果要说一个国君出色贤能就经常把他比作齐桓公。
春秋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对于齐国是至关重要的,在他之前,齐国经过齐襄公时期的动乱,国力大减,但是幸好齐国的底子还在,优势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土地让齐国有着崛起的资本。在齐桓公上位之后,他选贤举能,任用管夷吾为相,积极改革,推行军民合一的制度,改变经济政策,使得齐国国富民强,而且根据当时中原地区受困于四方蛮夷骚扰的局面,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主动的帮助其他国家对抗戎狄的侵略,获得了大小诸侯的信赖。
同时齐桓公积极地和大小诸侯联合结盟,是当时最早当上盟主的诸侯,因此在声势和威望上都非常高,超过了当时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等大国,成为了中原地区当之无愧的霸主,开启了诸侯争霸的新篇章,被后世人称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是他的晚年比较昏聩,因为被一些小人“无私”的杀子、自宫等行为感动,重用这些无能小人,最后导致了国家动乱,社会不安,等到动乱结束的时候,齐国已经不复鼎盛之势了,而他自己也饿死在了这场席卷了宫廷的动乱之中。
齐桓公吃人
自古以来吃人肉就是一种屡见不鲜的事情,很多混乱年代里百姓们都有易子而食的事情,而在军队战争中这种吃人肉作为军粮的事情也数不胜数,就连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都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的经典诗句。而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过吃人肉的记载。
齐桓公的影视形象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一直位高权重,可以说当时能够有的奇珍美味他都吃过,有一次他开玩笑地对自己的厨师易牙说:“寡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人肉啊。”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齐桓公也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易牙是一个小人,对于权势的追求,让他把这句话当真了,回家之后杀了自己3岁的小儿子,蒸成肉饼给齐桓公吃。“虎毒尚且还不食子”而易牙竟然下得了手直接杀了自己的儿子,还亲手做成了肉饼给人吃,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那么齐桓公既然吃了人肉,他又是什么感觉呢?其实当时齐桓公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不舒服的,毕竟身为一种高智慧的文明物种,人类对于吃同类这种事情相当排斥,但是得知这是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亲手做给自己吃,希望能够保佑齐桓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他就被感动了,觉得易牙爱自己胜过了爱他的儿子,所以齐桓公对于易牙更加宠爱。但是其实试想一个人能够杀死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君王,那么君王还有什么能够给他的东西呢?还有什么东西回报给他超过他的儿子呢?

齐桓公的父亲
齐桓公带领着齐国走向了鼎盛,而在他之前他的父亲也为齐国的崛起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他的父亲是齐僖公,叫做姜禄甫,他在位期间积极调和各大诸侯之间的矛盾并且维护周天子的尊严,使得齐国出现了短暂的兴盛期。
齐桓公画像
公元前731年,随着齐前庄公的去世,齐僖公即位,上位之后齐僖公励精图治,积极主动的推行外交,在前720年的时候和郑庄公会盟,结为盟友,恢复了良好的关系,之后齐僖公又主动和鲁隐公结盟,开启了齐鲁两国的结盟史。之后的前715年,齐僖公眼见宋卫两国合攻自己的盟友郑国就主动出兵,请求他们讲和,并且安排双方君主会面,摒弃仇恨。
后来因为J国、许国不尊敬周天子,齐僖公联系了鲁国、郑国一起攻打,联军打败了许国,许庄公逃亡,最后许国被送给了郑庄公。在前710年的时候宋国内乱,宋国的大臣弑杀了宋殇公,同年,齐僖公召集了几大诸侯商讨一起平定宋国的内乱。
齐国势大,而且齐僖公的两个女儿都长得貌美动人,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追求者,长女宣姜本来应该是嫁给卫太子常但是中途被卫宣公给截胡了,从太子车钠拮颖涑闪撕舐琛4闻文姜早年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哥哥齐襄公有染,后来被嫁给了鲁桓公,为了看管自己这个不安分的女儿,齐僖公还不合礼数的特意亲自送她出嫁。
齐僖公的一生虽然不如齐桓公那么霸绝一世,但是在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齐国多次促成各国结盟,实力强盛,也算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称霸局面。
齐桓公的儿子
齐桓公虽然大半生英明神武,带着齐国走到了中原的巅峰,但是到了晚年,晚景比较凄凉,不只是被手下人囚禁,他的那些个儿子也没有一个靠得住的,没有一个去看看他们可怜的老父亲,任齐桓公饿死在了宫廷中,那么齐桓公的儿子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齐孝公的影视形象
齐桓公一生总共有过好几个夫人,但是这几个夫人都没有儿子,所以说齐桓公并没有嫡子,根据当时“立嫡不立庶,立贤不立长”的习惯,最后齐桓公选择了公子昭为继承人,但是晚年的时候齐桓公宠信小人,而且对于公子无亏的母亲也非常宠爱,所以让那些小人蠢蠢欲动。齐桓公病重被一干小人囚禁的时候,各个公子都忙着争权夺利,所以没有顾着齐桓公,任由齐桓公死在了一个角落里。
在齐桓公死后,易牙等奸臣扶持公子无亏,对抗公子昭,公子昭不得不远走宋国,但是公子无亏毕竟不是太子,没有继承的权利,于是在公子商人的带领下,其他的诸位公子一起讨伐公子无亏,诸人大战,其中公子雍势单力孤就逃到了秦国,受到了秦王的重用,融入了秦国生活。在齐国内部争斗不休的时候,公子昭得到了宋国的帮助,联合了诸国军队一起讨伐公子无亏,在众多诸侯联军的帮助下,公子昭成功的击败了公子无亏,成为了齐孝公,但是之后宋国撤军,公子商人联合了公子潘、公子元等人再次攻打齐孝公,齐孝公不得不再次逃到宋国请求宋国的帮助。后来齐孝公在位不过10年就去世了,之后公子商人杀害了其他人登基为齐懿公,但是没几年就因为暴虐无道被杀了,于是齐国再次招来了当时远走卫国的公子元,是为齐惠公,等到齐惠公死后,齐桓公的儿子们的夺位过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齐桓公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现在中国东周的春秋时期,而“尊王攘夷”这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维护君王的统治,排斥外族的侵略。而春秋时期执行这个尊王攘夷的主人公就是齐国的第一位霸主,齐恒公。
齐恒公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过废除太子的动向,但是被齐恒公得知了。于是齐恒公率领诸侯君主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齐恒公以天下诸侯的意向,确立了周朝太子的正统地位。第二年,考虑到当初会盟首止时,郑国不出会,齐恒公率领联军前去讨伐郑国。后来周襄王即位,齐恒公同诸侯一同于周襄王的使者会盟,承认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齐恒公和鲁国、宋国、曹国等诸侯国会盟,见证了宰孔代表周王封齐恒公为诸侯长,由此春秋出现了一霸。
齐恒公身为春秋诸侯长,有着维护华夏文明的责任。当山戎发兵攻打燕国的时候,燕国抵挡不住,燕国国君向齐恒公求救。于是齐恒公排兵攻打山戎,一直打到了孤竹,将山戎逐出燕国国境。当山戎攻占了刑国,毁掉了刑国都城后,齐恒公率军救刑国。齐国军队又一次成功击退山戎,还帮助刑国在夷仪建立了新的都城。另外齐恒公还率联军伐楚,逼迫楚国向中原的周王室进贡,楚国也加入了齐国的联盟中,尊齐国为诸侯长。
齐恒公的尊王攘夷一方面成功阻止了外敌对华夏文明的侵袭,另一方面也为齐国的霸业显得更加合理合法,后世就很多诸侯王效仿齐恒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