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刘瑞格简介 蔚县最早的历史开始于哪里
蔚县最早的历史开始于哪里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京津,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张家口,县境东西横距74.55千米,南北纵距71.25千米,位于东经114°13′~115°04′,北纬39°34′~40°10′之间。
下辖11镇、11乡、561个行政村。
蔚县是河北省“综合改革试验县”之一,张家口市四个“窗口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追溯蔚州最早建置于东魏永安中(公元528-530年)改怀荒、御夷二镇(分别在张北县与赤城县北)置,寄治并州邬县界。
《中国历史地图集》北朝·东魏图(武定四年,公元546年)中蔚州治,即标定在此。
正如清朝顺治十六年版《蔚州志·古迹》载:“蔚州废城:在平遥西北二十五里,后魏迁蔚州民居此,州废。
”当时领郡有三:即始昌郡、忠义郡、附恩郡。
领县有七;即于门县、兰泉县、凉县、利石今之蔚州,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置蔚州),蔚自此始,北周宣帝时(公元579年)又置蔚州,是著名的“燕云十六州”之一,置大昌县州治在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蔚县地属之。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蔚州置雁门郡,为雁门郡灵丘县地。
隋末陷于突厥。
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重轩蔚州,寄治并州阳曲县,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破突厥,复故地,移治灵丘县,属河北道。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置安边县(治今蔚县城),天定元年(公元742年),改蔚州为安边郡,并自灵丘移州治至德二年年)改安边郡为兴唐郡,并改安边县为兴唐县。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置蔚州。
辽属西京道,仍为蔚州。
金承辽制。
元仍为蔚州。
明初属山西大同府蔚州,并置蔚州卫。

,康熙元1693年)改卫置蔚县(县名自此始),隶属宣化府。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蔚州。
民1912年)蔚州属直隶省口北道,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蔚州为蔚县,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划归察哈尔省。
1952年划归河北省。
文物古迹le]史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各类文物遗处,古建筑保存最多,达580余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有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代王城遗址及汉墓群等9处,省级保护单位32处,县保25处,蔚县博物馆馆藏文物5600多件。
蔚县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