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回宫 「 ”甄嬛”的頭發放置在此文物中,幾乎花光了乾隆的所有黃金
「 ”甄嬛”的頭發放置在此文物中,幾乎花光了乾隆的所有黃金
在參觀故宮博物院時,很多人會誤將珍寶館中的「 ”清金嵌珍珠寶石塔”當作「 ”清乾隆金發塔”。這大概是因為後者名氣太大了,而真正的金發塔實際上收藏於景陽宮的金銀器館。金發塔是收集乾隆的生母在世時梳落的頭發,它被看成孝心的見證物。而且,它美輪美奐,驚艷世界。只是,這片孝心和這份美麗,付出的代價是相當高昂的。
在佛教的觀念里,將偉人或先輩的頭發保存起來,是非常有意義的紀念行為。相傳釋迦牟尼圓寂後,信徒們建造了十座塔存放他的遺物,其中有一座就是發塔。乾隆的生母,就是早幾年火熱的《甄嬛傳》中女主原型,名為鈕祜祿氏。她出生雖然普通,但因生下了乾隆,後半世享盡了榮華富貴,是個有福之人。

皇太後逝世的一個月後,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乾隆就下令:
現今大行皇太後御發,着做金塔一座供奉。塔內供無量壽佛一尊。
也就是說,乾隆一開始就打算制作一座黃金打造的寶塔,存放皇太後的頭發,同時還要供奉無量壽佛。這種做法,既是對太後的祈禱,也是表達了對思母之情。
一開始,乾隆准備了一千三百余兩黃金,造辦處也按照這個份額先用楠木做出了金塔的模型。然而,當無量壽佛做好之後,造辦處傻眼了:塔太小,放不下無量壽佛。當他們小心翼翼地稟告乾隆時,沉浸在哀思中的皇帝毫不猶豫地指示:塔樣再往高大里放。
這一句話說得輕巧,可就出了大難題:內務府已經沒有多余的黃金了。乾隆這才感到事態的嚴重性,但他不願意讓自己的孝心打折扣。就在此時,內務府大臣福隆安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將壽康宮所存盆、匙、箸等金器和內務府廣儲司存金共九百四十多兩黃金,一同熔化了制作金塔。
乾隆痛快地表示同意,這一下子,壽康宮中的黃金都被掏空了,大的自不必說,就連僅七錢重的金琺琅鼻煙壺,也被拉過來派上用場。即便這樣,黃金還是不夠用。此時,福隆安又請旨:能不能將七百兩白銀混入其中,以六金三銀的比例制作金塔。
乾隆這次思考的時間比較長,但家底掏空也沒有辦法,只好批示同意。因此,我們看到的金發塔,實際上是金銀塔,號稱花了三千兩黃金,實際上只有六成金。
即便這樣,這依然是耗費了巨大的財力,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就連奢侈無度的乾隆,也不敢馬虎對待。從設計開始到制造完畢,乾隆一共發出了關於金發塔的二十道諭旨。圖樣的選擇,做工的方式,細節的揣摩,甚至包括防止匠人偷工減料,或者浪費材料,都一一作出了安排。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清乾隆金發塔是如此華貴細致,如此驚艷世界。它通高為147厘米,底座為70厘米見方。金發塔的底座,是重重疊疊的三層塔盤,顯得厚重無比。塔身共有13層,每層都有梵文,為太後超度。塔身的每一層,都是精美絕倫的珠寶、綠松石、珊瑚來裝飾,顯得富麗堂皇,貴氣逼人。在圓錐形的塔身之中,還有一扇門,就是放置無量壽佛的金像。佛像的背後,藏着的就是供奉太後頭發的金匣。
不光是材料貴重,設計精巧,制作技術也令人嘆為觀止。它主要是采用了盤紋焊接和錘胎鏨花工藝,紋飾相當精美,繁復而不雜亂,奢華而又透露出高峻而玲巧之美。這件文物,流傳至今,已經不僅僅是代表乾隆的孝心,更是當時高超工藝技術的集中展示。它也成為了著名國寶,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