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荡寇志梁山好汉结局 《蕩寇志》解讀:究竟誰打敗了水滸排行第八的呼延灼?
《蕩寇志》解讀:究竟誰打敗了水滸排行第八的呼延灼?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一百三十回,陳希真用調虎離山計,引誘林沖追擊,成功收復
《蕩寇志》解讀:究竟誰打敗了水滸排行第八的呼延灼?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一百三十回,陳希真用調虎離山計,引誘林沖追擊,成功收復了濮州。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雲天彪旗分五色,呼延灼力殺四門」,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雲天彪率部收復萊蕪、泰安後,全軍駐紮在萊蕪,得到朝廷封賞,之後借到兗州,準備收復嘉祥。呼延灼在之前重奪嘉祥後,為了防止官軍再來攻打,於是把城基擴大,城牆加固,準備拒敵官軍,接到雲天彪前來的消息後,呼延灼與韓滔、彭玘、宣贊、郝思文等商議,最終決定由呼延灼、韓滔、彭玘引軍出城紮營,準備先趁官軍立足未穩,先殺一個下馬威。不料官軍到達時,早有準備,呼延灼等偷襲失敗,於是決定背城死戰,並且把三軍用三種旗色來區分。劉慧娘在觀看呼延灼軍形勢後,與雲天彪商議,也分不同顏色的旗幟來區分自己的軍隊,待與呼延灼交戰時,用相同的顏色來使呼延灼迷亂,呼延灼果然中計,不辨南北,結果韓滔、彭玘分別戰死,官軍假借呼延灼軍旗顏色騙過城內的宣贊、郝思文,奪取了城池,宣、郝亦被擒獲。呼延灼孤身殺出重圍後,逃到南旺營,準備與單廷珪、魏定國傾盡兵力攻打嘉祥,結果因為城池堅固,攻打不下,呼延灼氣得力殺四門,與雲天彪手下猛將交戰,結果單廷珪、魏定國又被生擒,官軍發動總攻,呼延灼全軍潰敗,單騎逃回梁山。
(清末出版的《蕩寇志》展現嘉祥之戰中雲天彪與呼延灼交戰時場景的插圖)
都頭曰:繼上回官軍收復濮州後,本回中梁山的最後一個外郡嘉祥也終於難逃被官軍攻破的厄運。林沖、呼延灼二人作為梁山的五虎上將,照理來說即便丟了濮州、嘉祥,也必會讓官軍陷入一番苦戰,付出一些代價。但可惜的是,官軍收復濮州、嘉祥卻是格外輕鬆,基本沒有受到什麼損失。更有意思的是,本回中作者精心設計讓呼延灼把嘉祥建造成一座「金城湯池」,卻讓官軍輕而易取地奪取並讓呼延灼來打自己修的城池,堪稱莫大的諷刺。因為在作者眼裡,梁山好漢相比官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即便有幾個厲害人物也不過是匹夫之勇,在陳希真、雲天彪等雷部天神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只有失敗一條路可選。說到這裡,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本回中涉及的歷史典故。
本回中涉及的典故共四個,第一個典故是劉慧娘觀看呼延灼的軍陣後,暗點頭道:「此乃春秋時夫差爭盟之法。賊人用此,其背城死戰之意,不問可知。」關於夫差爭盟的典故,《國語》中有相關記載,之前筆者曾在都頭品蕩寇第三十五回已經解讀過,為了節省篇幅,這裡就不再重述了。
第二個典故是呼延灼中計丟失城池後,大怒帶兵攻城,結果雲天彪回復他「這城中寸草尺土,皆天朝固有之物,你若想興南旺之餘黨來此撒潑,你且看看,如此城高壕闊,那能攻打得下?」範金門在這裡批道【妙哉,妙哉!方悟仲華寫呼延築城開濠,特為此處天彪作用也。因思南華胠篋篇,竊為呼延灼三嘆不已。】範金門所說的南華胠篋篇,即《莊子·外篇·胠篋第十》,在該篇開頭,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他認為一般人為了防範小偷撬箱子、掏口袋、開柜子,因此都會事先將口袋繩結收緊、加固箱櫃的插閂和鎖鑰,本以為這是聰明作法。可是一旦大盜來了,就直接背著柜子、扛著箱子、挑著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繩結、插閂與鎖鑰不夠牢固,這麼看的話,就相當於失竊者提前給大盜作好了積聚和儲備,之前所做的防範措施也不過是給盜賊提供便利的。範金門在這裡認為呼延灼為了抵抗官軍,將嘉祥城池加固,但沒成想被雲天彪輕鬆奪取,反而成了自己收復城池的大阻礙,這和莊子所說的是一個道理,辛辛苦苦為他人做了嫁衣,可謂是白費力氣。
第三個典故是呼延灼戰敗後單騎逃出,大聲嘆道:「我悔不聽兄弟之言,以至如此。但事至今日,有何面目再投官軍,不如死也跟著宋公明休。」範金門在此處批道【詩曰:「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範金門在這裡引用的句子出自《詩經·大雅·桑柔》,詩歌中該句的全句為「為謀為毖,亂況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意思就是「謹慎謀劃覓良方,才能消除混亂狀況。告訴你要體恤人,告訴你要用賢良。誰在解救炎熱時,不用冷水來沖涼?小人治國沒好事,大家受溺遭滅亡。」範金門在這裡認為宋江就是假忠假義的小人,呼延灼跟錯了人,最終只能落得個「陪葬品」的下場。
第四個典故是範金門在回末評中說道:「左氏云:旗動而鼓;又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若是乎旗之所以感三軍也。」這裡引用的兩句分別出自《左傳》桓公五年和成公二年,是春秋時期鄭莊公和晉國大夫解張在作戰時說的話,在古代軍隊作戰,人數眾多,光靠聲音指揮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旗、金、鼓三樣就成了指揮軍隊的法寶,用旗幟可以分出軍隊等級和不同的兵種,擊鼓進軍,鳴金收兵,這樣可以使全軍進退有法,所以範金門在這裡引用《左傳》中的兩句話是想說明旗在古代作戰中的重要性。
說完典故,我們再說說本回中的一個情節「呼延灼力殺四門。」相信喜歡古典小說的讀者對「力殺四門」這個梗應該很熟悉,《隋唐演義》裡面的羅成、《楊家將演義》裡面的楊七郎楊延嗣、《薛仁貴徵東》裡面的秦瓊之子秦懷玉都干過這事,「力殺四門」,無非是想突出某某武將的武藝高強,勇猛無畏。呼延灼是梁山馬軍五虎將之一,武藝自不用說,設計他「力殺四門」的情節本無可厚非,但如果讀完本回故事,相信這次的「力殺四門」絕對會給讀者一個截然不同的感受。範金門在文中批道「殺四門者,自來稗官之爛熟習套也。予初見提綱,不解仲華何取乎爾,及觀其行文,乃光怪陸離,不可方物,如此化腐朽為神奇。誠哉,弗可及已。」那麼被範金門捧上天的呼延灼「力殺四門」究竟是怎麼殺的,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在呼延灼中計丟失嘉祥,跑到南旺營與單廷珪、魏定國商議後,決定攻打嘉祥,收復城池。他們先是來到北門,令士兵攻城,結果自然是失敗。呼延灼氣得找雲天彪單挑,但此時雲天彪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派出了老將龐毅出馬,二人打了四十餘合不分勝負,之後三對三又打到晚上收兵。第二日呼延灼又到東門,與風會打了四十多合仍是平手,但這次沒上次那麼幸運了,單廷珪被聞達用原著中關勝擒他的老招數拖刀計活捉了。第三日呼延灼和魏定國又到東門,與哈蘭生打了四十多合平手,搞笑的是,魏定國又被聞達用相同套路活捉了。第四日,呼延灼自己領兵又到了南門,雲天彪發動總攻,呼延灼還未交手手下就跑光了,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只能單騎逃回梁山。以上就是呼延灼「力殺四門」的大致經過。在這裡,呼延灼版本的「力殺四門」不但沒能殺死或生擒敵軍一名將領,而且還在此過程中把水火二將也搭了進去,呼延灼完全被作者刻畫成了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無腦匹夫」形象,範金門說俞萬春此段寫的「光怪陸離」,筆者看豈止是「光怪陸離」,簡直是「放飛自我」,「力殺四門」的梗被俞萬春反著用,愣是從褒義詞成了貶義詞,由此也可已看出作者為了消滅詆毀梁山好漢,完全不顧及行文邏輯,真是什麼都能幹得出來。
很赞哦!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