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汉献帝杀的吗 汉献帝多次想杀掉曹操,为何曹操一忍再忍?
汉献帝多次想杀掉曹操,为何曹操一忍再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率领西凉兵进军长安立刘协为帝、挟天子而令诸侯,由此开启了各地军阀争霸的局面。司徒王允因为不满董卓的统治,便利用貂蝉对吕布实施“美人计,”最终奸贼董卓被杀。然而东汉王朝的战乱依然没有结束,西凉大将李傕、郭汜将领杀回长安。
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汉献帝外逃、汉献帝几经辗转流落最后流落到曹操的手中。作为后起之秀的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汉献帝便沦为了曹操手中的利器,一度让曹孟德成为北方的霸主,天下进入更加纷乱的局面。
虽然说曹操曾经身为汉臣,在诛杀董卓的事情上“只身犯险”让人非常敬佩,可是随着他利用汉献帝崛起于三国乱世之中,由此便从汉朝忠臣变成“汉贼”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汉献帝虽然表面比较的软弱,但是其内心却拥有“大智慧,”,摆脱曹操的控制便是其一直谋划的事情。

建安五年为了除掉汉贼曹操,汉献帝联合自己的老丈人董承、皇叔刘备密谋策划了一场针对曹操的“刺杀”事件,结果事情败露董承被杀、刘备外逃。虽然说整件事情汉献帝没有参与到其中,可是以曹操的智慧必然知道一切都是汉献帝在背后捣鬼,既然是这样为何曹操不将汉献帝刘协杀死呢?这其中有什么样的隐情。
以作者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曹操不敢。当年董卓进京为了加强对东汉的控制,便私自废掉先帝而立“更听话”的刘协为帝。董卓的霸道最终惹怒了天下人,一场场针对董卓的阴谋接连不断,曹操自然不愿重蹈董卓的覆辙。
除此之外,那个时候天下人依然还是“尊刘为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瞒不过各大霸主的眼睛,但是却能够蒙蔽底层百姓的心,出自曹操之手的政令依然会被看作“汉室正统”。
假如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立为王,那么在天下人的眼中便真成了“汉贼,”无论何时“民心”都代表着天下大势,如果曹操敢那样做无异于自掘坟墓,曹魏大权也将不久于人世间。
第二曹操不想。天下乃是“尊刘为帝”而不是只尊汉献帝为帝,当时天下姓刘的人何其多,一旦曹操将汉献帝杀害,各大诸侯都重新立一个“刘氏子孙”为皇帝。天下政令将不只是出自许昌城,也有可能出自袁绍、孙策、公孙瓒等人,如此曹操在百姓心中的权威性也将大大折扣。
以曹操的智慧必然不会采取哪种得不偿失的愚蠢手段。回头看一下三国,公元220年曹丕将汉献帝废除自立为帝,此时远在四川的刘备便光明正大的称帝了,随后还向天下发出了自己的志向: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事发生之后,刘备建立的蜀汉成为汉朝正统,前来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曹魏政权成了诸多霸主讨伐的“伪政权。
综上可知,曹孟德之所以不杀汉献帝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杀他,而是因为天下大势让他不能下手。一旦为了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杀掉汉献帝,那么对于曹魏政权的整体收益将会是“负数,”这样赔本的买卖即使曹操看不出来,其手下的谋臣郭嘉、荀彧也必然会告知他。
三国时期,在各大诸侯的严重已经没有了所谓的“汉室政权,”然而在普通百姓严重“汉朝廷”依然是统治者,汉献帝留之则曹操可以愚弄天下百姓、赢得民心,汉献帝废之则会让天下百姓愤怒、失去民心,权衡其中的利弊自然是“挟天子”而非“杀天子”才是最好的选择。
你对曹操是如何评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