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代谋朝篡位 中國歷史上五大著名的謀朝篡位者,誰才是一位明君?

火烧 2021-11-04 01:39:12 1046
中國歷史上五大著名的謀朝篡位者,誰才是一位明君?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縱觀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為了一個帝位,父子相戮,兄弟反目,互相謀害毒殺,臣反弒君......上演

中國歷史上五大著名的謀朝篡位者,誰才是一位明君?  

古代谋朝篡位 中國歷史上五大著名的謀朝篡位者,誰才是一位明君?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縱觀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為了一個帝位,父子相戮,兄弟反目,互相謀害毒殺,臣反弒君......上演了各種奪位、篡位的歷史大劇。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十大著名的「謀朝篡位者」,到最後誰又在成為皇帝之後,做了一個明君。
1、嬴胡亥
中國歷史上,功勛卓越的皇帝有很多,但是要你一口說出你最先想到的皇帝是誰時,我想一定是秦始皇,他「橫掃六合,滅六國,實現民族統一;修建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等等」,建立一個固若金湯的大秦王朝,希望傳萬世;但他永遠沒想到,他的一個最寵愛的兒子出現,打破了他的這一理想,這個兒子就是:贏胡亥。
作為中國封建皇權歷史上第一個篡位者,嬴胡亥並未給人留下老謀深算富於心計的印象,除了一顆勃勃野心之外,他似乎一無是處。也許這唯一和其父皇相同的一點,讓他得到了始皇帝的歡心,得以隨侍左右,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篡位良機。這是嬴胡亥本人的大幸運,也是他的兄長嬴扶蘇的大不幸,更是兩千萬秦朝人民的大悲劇。作為敗家子的典型,他和他千古一帝的父皇攜手詮釋了什麼叫做「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贏胡亥唯一的作為就是:他以家國滅亡的代價維持了三大世界建築奇蹟的施工,為自己也為大秦帝國鍛造了不可磨滅的碑石——一面刻著秦頌,一面刻著墓志銘。
(影視劇里的胡亥)
2、王莽
作為西漢皇室外戚,承漢朝外戚掌權的傳統,他從外戚逐漸走上反叛的道路。王莽為人謙遜,禮賢下士,因此一步步地從一個普通的外威子弟上升為權臣家族的掌門人,最終憑藉極高的美譽度,以不流血宮廷政變的形式,成為中國封建皇權時代第二個帝位篡奪者。王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但是他的新政權只存在了14年,之所以如此短命,主要歸功於他那大膽而又超越當時歷史思維的改革。按照成王敗寇的原則,王莽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偽君子」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如果王莽在他篡位之前死去,恐怕會成為良相賢臣的楷模也說不定,八百年後,後世白居易就為此感嘆說:「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王莽
3、楊堅
在歷經東晉十六國至南北朝長達兩百七十二年的黑暗歲月後,衰老的古漢族留在東南的遺孳在統一車輪碾過之後宣告死亡,與此同時,新生的混血漢族隨著新的統一國家的出現而迅速成長。當40歲的楊堅從他8歲的小外孫手中奪得皇位時,他恐怕沒有意識到他將成為中國以及漢民族歷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在知天命之年,楊堅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意義僅次於秦滅六國的大統一。這次統一宣示中國不再有陷入永久分裂的可能。作為新漢族的第一代領袖,楊堅通過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把國家和民族帶上了一條光明正大之路。他開創的事業在新漢族的第二代領導核心李世民手中,邁上了輝煌的巔峰。
楊堅
4、趙匡胤
他的事情是令人驚訝的,中國歷代皇帝中最偉大的政治家居然是一個武夫出身的篡位者。趙匡胤恢復了自王莽以來不流血政變的優良傳統,他在有保留地執行了「劉裕法則」後將之徹底廢除。在過河拆橋方面,趙匡胤也比漢高祖和明太祖所做的溫和且高明得多。那兩位需要用刀子才辦到的事,他陛下一杯酒就解決了。更令人叫絕的是,這個武夫出身的皇帝成功地改造了勢力強大的士大夫階層,他主動讓渡了一部分統治權力,從而贏得了士大夫階層在意識形態方面百分之百的忠誠。這種統治階級在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只有漢武帝獨尊儒術可以與之相媲美。皇帝從孤獨的政治偶像嬗變為士大夫的精神象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意味著皇權獲得了士大夫的永久支持,王莽曹丕劉裕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趙匡胤
5、朱棣
在諸多的奪位者中,明太宗朱棣的文治武功即使不排榜首,也是名列前茅,重開運河、營建北京、征服安南、五齣漠北、七下西洋、十巡奴兒干、編纂永樂大典……歷代帝王即使只做了其中的一件,都足以名垂竹帛,但是他一個人全乾了,也難怪嘉靖皇帝要把他這位先皇的廟號由宗改祖。朱棣繼承了乃父太祖親民反腐的一面,卻也同樣繼承了父皇殘忍殺戮的一面,只不過他的殺戮針對的不是自己的功臣,而是擁護正統的政敵。經趙匡胤改造後的士大夫階層對於正統皇權的赤膽忠心超乎朱棣的想像之外,他的誅十族和瓜蔓抄只能對付個人,卻無法對付已經上升為社會道德的正統意識。也許朱棣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證明他比他那倒霉的侄子建文帝強,當他意識到靖難之變已經成為終身洗刷不掉的污點之後,這位了不起的篡位者只好用拚命干好本職工作來求得歷史的諒解了。
朱棣
最後
對於這些「篡位者」來說,他們之所以能篡位,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因素給予他們的機會,但就對於他們在位時的功績來說,我們後世人無法評定其本質好壞,因為,他們所做的某項「勞民傷財」的工程,在後世來說,可能會是一項有利於世人的事情;所以,誰才是明君,讀者內心應該有自己的答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