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哪些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原文: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及注释
翻译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注释1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作邻居。2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3墙东:指隐居之地。《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4身:自己。5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风韵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6「绿杨」句: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诗人想与元八作邻居。7犹:尚且,还。8伴:陪伴的人。9岂得:怎么能。十可独:哪里止。⑾长:通「常」,往往,经常。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首联写两人「平生心迹最相亲」,接着就具体写「相亲」之处。「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有关隐居的典故。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矫揉造作,非常自然适宜。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都是希望隐居而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诗人想像两家结邻之后的情景,「明月」和「绿杨」使人倍感温馨,两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惬意地散步畅谈,反映了诗人对结邻的美好憧憬。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游哉优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人展开丰富多彩的想像,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深,把描述的情景带入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一种值得神往的美好状态。这也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渴望心情。诗人反问一句,紧追一句,让对方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不断反问,也是侧面表现诗人的渴盼之情。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语言朴实真挚,推心置腹,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想像,描绘了一幅优美如画的环境,笔力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读来倍感舒畅惬意。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创作背景
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春,诗人和元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同他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相赠。 诗词作品: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词作者:【唐代】白居易诗词归类:【想像】、【写景】、【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