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从什么字什么的成语 成語: 過自菲薄是什么意思?
成語: 過自菲薄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3278成語: 過自菲薄注音: ㄍㄨㄛˋ ㄗˋ ㄈㄟˇ ㄅㄛˊ漢語拼音: guò zì fěi ó參考詞語: 妄自菲薄釋義:義參「妄自菲薄」。見「妄自菲
成語: 過自菲薄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3278成語: 過自菲薄注音: ㄍㄨㄛˋ ㄗˋ ㄈㄟˇ ㄅㄛˊ漢語拼音: guò zì fěi bó參考詞語: 妄自菲薄釋義:義參「妄自菲薄」。見「妄自菲薄」條。Emoji符號: 薄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過自菲薄”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妄自菲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劉備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討伐孫吳,兵敗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他便輔助後主劉禪,立志光復中原。曾上奏章(《文選》稱為〈出師表〉)予後主說:「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還有侍衛的大臣和忠勇的將士肯為國家效力,是因為他們為了報答先帝的恩惠。陛下應該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以光大先帝的遺德,鼓舞忠臣志士們的士氣,不應該看輕自己,援引不適當的例證,阻塞了忠心愛國的人進諫言的途徑。」建議後主劉禪廣開言路,多聽各方的意見。後來原文中的「妄自菲薄」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過於自卑而看輕自己,不知自重。典源: 此處所列為「妄自菲薄」之典源,提供參考。#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據《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引)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德)〔聽〕,以光先帝1>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2>,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注解〕(1)先帝:指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2)引喻失義:援引例證而有所不當。見「引喻失義」。〔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據《文選.卷三七.表上》引)書證:01.宋.李覯〈富國策〉其一:「語後世之盛王,必稱文、景,其故何哉?以能適時之變,過自菲薄而然也。」 成語接龍“過”字結尾的成語
得過且過飾非文過一筆三過“過”字開頭的成語

過河拆橋過猶不及過橋拆橋過橋抽板過隙白駒過自菲薄過市招搖過望之喜過隙之駒
“薄”字結尾的成語
妄自菲薄臨深履薄西山日薄過自菲薄 參考鏈接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過自菲薄”分成的單字詳解:
過, 自, 菲, 薄。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