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致死8人 接种13年死亡188例
据媒体报道,截止12月21日,全国“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已增至8例。12月21日,四川眉山一名婴儿出生次日接种乙肝疫苗,10多个小时后死亡。家属怀疑孩子死亡与接种疫苗有关。专家组已展开调查,目前暂不能确定婴儿死亡与疫苗有关。
昨天下午,国家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联合召开发布会,就社会关注的乙肝疫苗疑似致死事件进行通报。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从2000年到今年12月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
新生儿24小时内是否必须接种乙肝疫苗?
连日来,湖南、四川、广东多地发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新华社记者就网友关注的问题和一些网络传言进行了采访求证。
“偶合死亡”是逃避责任托词?
涉事企业深圳康泰生物16日发布声明,将“疫苗致死”事件称为“疑似偶合死亡事件”,并称“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不少网民质疑,短时间内发生了多例新生儿接种疫苗后死亡的事件,使用的都是康泰生物生产的疫苗,而康泰生物单方面宣布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海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曾雪霞告诉记者,医学上说的“偶合症”是指,受接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发病原因与疫苗无关,“但是,这并不表示所有接种死亡在未经鉴定前都可以用‘偶合死亡’来解释。”
判断是否“偶合性事件”,需要由预防接种调查诊断专家组经过详细调查后判断。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通知表示,正在深入调查婴儿死亡原因,进一步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对疫苗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24小时内须接种是利益驱使?
有网友认为“让婴儿都打乙肝疫苗是利益驱使,有人为了钱向全国新生儿设下魔鬼圈套”;但更多网友表示,凡事不能因噎废食,现在母婴传播在乙肝患者中确实占相当的比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表示,我国乙肝防控的难度大,但空间也大。新生儿预防乙肝,最好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
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科主任张世英23日告诉记者,从效果看,开展疫苗接种有效地降低了深圳的乙肝发病率,从17.8%降低到了成年人7%以下,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1%以下。
是否还存在未知的不良反应?
随着疫苗伤害事件的接连发生,不少家长对疫苗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十分关心。接种了同一批次疫苗的孩子还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判别以便及早就医?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尽管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哪个国家得到完全控制。出现不良反应不难发现,但是要预测哪个婴儿会出现不良反应就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