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七绝圣手是指什么 七绝圣手五言长城分别指哪两位唐代诗人

火烧 2022-02-19 02:35:31 1036
七绝圣手五言长城分别指哪两位唐代诗人 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1、王昌龄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

七绝圣手五言长城分别指哪两位唐代诗人  

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

1、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七绝圣手是指什么 七绝圣手五言长城分别指哪两位唐代诗人

2、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扩展资料

1、王昌龄——七绝于美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

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

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

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2、刘长卿——工于五言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

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来鄱阳最久。

开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

至德中,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留后。

观察使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

会有为辩之者,量移睦州司马。

终随州刺史。

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诗调雅畅,甚能炼饰。

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

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

长卿尝谓:“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

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

灞陵碧涧有别业。

今集诗赋文等传世。

淮南李穆,有清才,公之婿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昌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长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