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寡不敌众颠倒的成语 寡不敌众
寡不敌众 【成语名字】寡不敌众 gt 【汉语拼音】guǎ ù dí zhò g gt 【成语解释】 gt 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语出《逸周书.卷九.芮良夫》。 gt 【成语典故】 gt 《逸周书.

寡不敌众
【成语名字】寡不敌众>【汉语拼音】guǎ bù dí zhòng>【成语解释】> 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语出《逸周书.卷九.芮良夫》。>【成语典故】> 《逸周书.卷九.芮良夫》> 厉王失道,芮伯陈诰,作芮良夫。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首谨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无远不服;无道,左右臣妾乃违。……古人求多闻以监戒,不闻,是惟弗知,尔闻尔知,弗改厥度,亦惟艰哉!后除民害,不惟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雠。后作类,后弗类,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2、后:君王。> 3、 惟:思考、思量。> 4、雠:通“仇”,仇怨。> 5、类:法则、榜样。> 6、 类:相似。> 《孟子.梁惠王上》>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成语出处】> 1、《逸周书.卷九.芮良夫》:“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 2、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群,恶之所疾,寡不敌众,孤不胜群,共诬成罪,圣不能救。”> 3、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三.刘承节马》:“至高冈下,与盗遇,虽与拒斗,而寡不敌众,并子仆死焉。”> 4、《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吊)桥,坚闭城门。”> 5、《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徐信虽然有三分本事,那溃兵如山而至,寡不敌众,舍命奔走。”> 6、《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李九强自知寡不敌众,将几亩地仍照了原价卖与别人,把些粮食俱赶集卖了。”> 7、《镜花缘.第三回》:“徐敬业手下虽有兵十万,究竟寡不敌众,兼之不听魏思温之言,误从薛仲璋之计,以致大败亏输。”>【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使用类别 用在“军力薄弱”的表述上。>【寡不敌众造句】 > 1、敌军寡不敌众,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 2、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应该智取,不宜力敌。> 3、他遭到一群流氓围住,寡不敌众,被打成重伤。> 4、尽管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他仍决定坚守阵地,等候援军到来。> 5、我方只有两三个人,对方却有十多人,终究寡不敌众,只好暂避。> 6、赵将军虽然骁勇善战,终究寡不敌众,双拳难挡四手,还是败下阵来。> 7、这支军队为了完成任务,明知寡不敌众,仍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最后壮烈牺牲。>【反义词】:一以当十,以寡敌众,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参考词语】:寡不胜众>【汉语拼音】:guǎ bù shèng zhòng>【成语解释】:犹“寡不敌众”。见“寡不敌众”条。> 1、《韩非子.难三》:“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偏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汉.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寡不胜众,遂见屏弃。” >【参考词语】:众寡不敌>【汉语拼音】:zhòng guǎ bù dí>【成语解释】:众寡,敌众我寡。“众寡不敌”犹“寡不敌众”。见“寡不敌众”条。> 1、《三国志.卷二六.魏书.满田牵郭传.郭淮》:“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阵以拒之。”> 2、元.白朴《梧桐雨.楔子》:“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讨,自恃勇力深入,不料众寡不敌,遂致丧师。”>【寡不敌众的】> 周厉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议论毁谤朝廷,并且任用虢长父和荣夷公,但这两人只知独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ㄖㄨㄟˋ)伯良夫认为这样一来将会为国家招来大灾难,于是上书劝诫周厉王。强调身为一国之君有责任为人民除祸害,作人民的榜样,否则将招致人民的仇视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个,是抵挡不了人数众多的百姓,这时君王的处境就危险了。后来“寡不敌众”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很赞哦!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