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诸怖畏 五怖畏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五怖畏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五种之怖畏。怖畏,梵语 vi hī a a。 一 见道以前之人所起之五种怖畏。又作五恐怖、五怖、五畏。即: 一 不活畏,又称不活恐怖。谓初学者虽行布施,但因恐惧自己不能过活
五怖畏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五种之怖畏。怖畏,梵语 vibhīsana。(一)见道以前之人所起之五种怖畏。又作五恐怖、五怖、五畏。即:(一)不活畏,又称不活恐怖。谓初学者虽行布施,但因恐惧自己不能过活之故,常积聚资财,未能尽施所有。(二)恶名畏,又称恶名恐怖。谓初学者为度化众生而同入酒肆等处,然未能安行自若,犹惧他人之讥谤。(三)死畏,又称死恐怖、命终畏。谓虽起广大之心而施与财物等,但仍怖死,故未能舍身。(四)恶道畏,又称恶趣恐怖、恶趣畏、堕恶道畏。谓恐惧造作不善业而堕于恶道,故恒处于怖畏中。(五)大众威德畏,又称众中恐怖、大众畏、处众怯畏。谓于王廷执理之处或善解法义之威德大众前,恐惧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此五种怖畏,于入初地时即远离之。〔杂阿含经卷二十六、旧华严经卷二十三、新华严经卷三十四、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九、十诵律卷五十二、大毘婆沙论卷七十五、法华经玄义卷四上〕
很赞哦!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