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食什么什么成语 成语: 开门延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开门延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开门延盗 成语简解编号: 2739
成语: 开门延盗
注音: ㄎㄞ ㄇㄣˊ |ㄢˊ ㄉㄠˋ
汉语拼音: kāi mén yán dào
参考词语: 开门揖盗
释义: 义参「开门揖盗」。见「开门揖盗」条。
Emoji符号: 延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开门延盗”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开门揖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载,三国之时,孙策率军渡江,平定了江东之地,后来在一次战役中,不慎中箭,伤重不治,临死之前,他将军国大事全部交付其弟孙权。孙权因为兄长死去之事,非常地难过,忙于治丧之事,而忽略了军国大事。长史张昭看到了这种情形,就劝他说︰「当今世间战乱频仍,像豺狼般的乱贼满道,虽然你为了去世的兄长治丧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这样的非常时刻,你仍只顾遵守礼制,不管国家大事,就好像把门打开,请盗贼进到家中,必然会招来祸患,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啊!」孙权听从了张昭的建议,便脱掉丧服,换上军装,前往巡视军队。后来「开门揖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典源: 此处所列为「开门揖盗」之典源,提供参考。《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五年,策薨1>,以事授权2>,权哭未及息。策长史3>张昭谓权曰:「孝廉4>,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5>,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6>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7>。 〔注解〕 (1)策薨:策,指孙策(西元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主孙权之兄。父坚战死,策整军渡江,所向皆破,遂定江东之地,后中箭伤重而卒。权称帝后,追諡长沙桓王。薨,音ㄏㄨㄥ,古代诸侯或大官死亡称为「薨」。 (2)权:孙权(西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继兄策之后,据有江东,与汉、魏对峙,成三分之业,后称帝建业,国号吴,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简称为「大皇」。世称吴大帝。 (3)长史:职官名。汉代丞相和将军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祕书长或幕僚长。 (4)孝廉:指孙权。汉时有荐举「善事父母,为人清洁有廉隅者」为官的制度,称为「举孝廉」,「孝廉」的地位相当于明清时代的「举人」,孙权十五岁时,曾获荐举,因此张昭称他为孝廉。 (5)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三监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天下大治。伯禽,西周鲁国国君,生卒年不详,周公长子。成王以商奄之地及殷民六族封伯禽,国号鲁,都曲阜,在位时曾辅成王,率军征淮夷、徐戎。传说周公制礼作乐,礼制中规定凡有亲人亡故,必须立即放下工作服丧,周公死时,适逢戎人作乱,伯禽家中虽有丧事,却仍立即出征与戎人作战,并未遵守丧制。 (6)奸宄:犯法作乱的人。宄,音ㄍㄨㄟˇ。 (7)巡军:巡视军队。
书证: 01.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槟榔善坠,惟瘴气者可服,否则能病真气,有开门延盗之患。」 02.清.魏源《魏源集.补录.筹海篇一.议守上》:「所谓诱贼入内河者,谓兵、砲、地雷,水陆埋伏,如设阱以待虎,设罾以待鱼,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纵其入险,非开门延盗之谓也。」
成语接龙“盗”字开头的成语
盗名欺世
盗钟掩耳
“开”字结尾的成语
茅塞顿开
异想天开
笑逐颜开
喜逐颜开
喜笑颜开
心花怒开
奇想天开
生面独开
愁眉不开
喜动颜开
目睁口开
“开”字开头的成语
开门见山
开诚布公
开门揖盗
开卷有益
开源节流
开宗明义
开卷有得
开门延盗
开门纳寇
开门纳狼
开门纳贼
开布诚信
开茅塞
“盗”字结尾的成语
开门揖盗
鸡鸣狗盗
开门延盗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开门延盗”分成的单字详解:

开, 门, 延, 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