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满城风雨1974 满城风雨
满城风雨 【成语名字】满城风雨 gt 【汉语拼音】mǎ ché gfē gyǔ gt 【成语解释】 gt 满城,到处都刮风下雨的景象。本指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重阳或晚春时节。语或出宋.释惠洪《冷
满城风雨

【成语名字】满城风雨>【汉语拼音】mǎnchéngfēngyǔ>【成语解释】> 满城,到处都刮风下雨的景象。本指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重阳或晚春时节。语或出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满城风雨近重阳》。后“满城风雨”语义一转,也用来指事情一经传出,便流言四起,到处议论纷纷。>【成语典故】>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满城风雨近重阳》> 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闻者笑其迂阔。>【成语注解】> 1、潘大临︰北宋黄冈人,生卒年不详。少警敏不羁,与弟大观皆以诗名。> 2、东坡:即苏轼(公元1038~1101),字子瞻,北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谥文忠。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3、山谷:即黄庭坚(公元1045~1105),北宋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 4、蔽翳:遮盖、遮蔽。翳,音|ˋ,遮蔽。> 5、败意:感到扫兴。> 6、迂阔:指思想言行不切实际。>【成语出处】> 1、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满城风雨近重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源)> 2、宋.姚述尧〈朝中措.满城风雨近重阳〉词:“满城风雨近重阳,小院更凄凉。”> 3、宋.范成大〈春晚〉诗三首之一:“手把青梅春已去,满城风雨怕黄昏。”> 4、清.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宋诗唯潘邠老『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播传人口。”> 5、《孽海花.第三四回》:“看着已到了满城风雨的时季,胜佛提议和常肃同行。”>【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形容到处刮风下雨的景象。> 使用类别:用在“风雨交加”的表述上。>【满城风雨造句】> 1、台北现在满城风雨,整座都市正被台风肆虐着。> 2、我从远处眺望九份,满城风雨中更见一种脱俗的情致。> 3、一片花飞减却春,人家是满城风雨,这儿可是满城花雨。> 二、> 语义说明:指事情一经传出,便流言四起,到处议论纷纷。> 使用类别:用在“众人谈论”的表述上。>【满城风雨造句】> 1、里长选举贿选传闻,闹得满城风雨。> 2、女星与小开的绯闻,正闹得满城风雨。> 3、这事情已是满城风雨,你竟然完全不知。> 4、我不怕妳误会,我怕的是满城风雨难收拾。> 5、想不到这传闻不胫而走,竟闹得满城风雨。> 6、我不怕这些传闻,如是满城风雨,我就顶着风雨走。> 7、不是我愿意闹得满城风雨,实在是我封锁不了消息。>【近义词】议论纷纷>【参考词语】风雨满城>【汉语拼音】fēngyǔmǎnchéng>【成语解释】犹“满城风雨”。见“满城风雨”条。> 1、宋.范协〈年年〉诗:“年年如燕一还家,又访幽居过水涯。风雨满城春欲暮,山中犹有碧桃花。”>【满城风雨的】> “满城风雨”就是满城到处都是刮风下雨的景色,常被诗人引进诗句。比较早的作品如唐代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诗:“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就已经有“满城风雨”的意境了。全句连用则出现在宋代潘大临的作品中,见于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满城风雨近重阳》。潘大临家境贫困,但写了不少好诗。苏东坡、黄山谷和谢无逸都是他的好友。潘大临常写出精彩的诗句,有次谢无逸写信问他有没有新作品。潘大临回信说:“秋天的景色很美,到处都是可成佳句的好题材,只是遗憾常被世俗的烦恼所围绕。昨天闲着没事,躺在床上,忽然听到林子里的风雨声,不禁诗兴大发,下床提笔在墙上写着:『满城风雨近重阳。』才刚写完这一句,我的灵感却被催租人的敲门声打断了,所以只能寄这句诗给你。”所以这里“风雨”原来指的是自然景象。后来被借来比喻漫天的流言,所以“满城风雨”也被用来指事情一经传出,便流言四起,到处议论纷纷。
很赞哦! (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