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人是大神是啥意思 历史上的刘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求大神帮助
历史上的刘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求大神帮助
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清朝官吏,书法家,金石家,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族山东诸城刘氏家族。
大学士刘统勋之子。
1751年(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入仕途。
1755年(乾隆二十年),其父(时任陕甘总督)以办理军务失宜下狱,他时任翰林院侍讲,亦遭逮治,逾月获释,降为编修。
次年,提安徽学政,任职3年,调任江苏学政。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任山西太原府知府。
1765年(乾隆三十年)升任冀宁道台。
次年因在太原知府任内失察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公帑,坐罪革职拟死。
诏免,发军台清廷设在边疆的邮驿效力赎罪。
次年赦回,仍授编修。
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迁江西盐驿道。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擢陕西按察使。
翌年,因父逝世,归籍丁忧。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初还京,授内阁学士。
10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
翌年,复任江苏学政。
在此任内,他劾举徐述夔著作悖逆有功及督学政绩显著,擢湖南巡抚。
时值该省多处受灾,哀鸿遍野,贪官污吏猖獗,民怨载道。
他严劾贪官,勘修城垣,革除陋习,抚恤灾民,颇有政绩,升都察院左都御史。
1782年4月,充任三通馆总裁,5月,为吏部尚书,奉旨审理山东巡抚国泰(皇妃伯父)结党营私、贪脏舞弊案。
他至山东境内,化装道人,步行私访,查明事实。
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太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开征时,凡无力完纳者,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名。
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
他如实报奏朝廷,奉旨拿国泰回京,并开仓赈济百姓。
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从旁附合。
他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
1797年,他升任东阁大学士。
1799年(嘉庆四年),奉嘉庆皇帝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结党营私、勒索纳贿一案。
他不畏权势,立即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20条,回奏朝廷。
皇帝处死和珅,并没收其家财三分之二(白银二亿三千万两)入官。
不久,嘉庆皇帝加赐他太子少保,后命其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他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辨。
曾三次兼署国子监,数任乡试、会试正考官。
又筹办编撰过《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
并擅长书法,其书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铁保等齐名。
其中部分墨迹以《清爱堂石刻》刊行。
著有《刘文清公遗集》17卷及《刘文清公应制诗》1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