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省情题库2019及答案 2015四川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四川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谁有初一历史试卷四川教育出版社的
1——9课一、选择题(共88分,每小题2分)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蓝田人D、元谋人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会不会使用工具B、会不会用火烧食物C、会不会制造工具D、是否群居生活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早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就已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4.半坡人烧制的陶器主要是A、黑陶B、白陶C、彩陶D、灰陶5.夏朝的建立者是A、禹B、汤C、启D、伯益6.夏朝最后一个暴君是A、启B、桀 C、少康D、发7.“卧薪尝胆”故事的主人公是A、晋文公B、夫差C、勾践D、楚庄王8.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C、兴修水利D、发明冶炼技术9.我国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A、1000年B、1400年C、1900年D、2000年10.通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是A、齐国B、秦国C、楚国D、魏国11.你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13.春秋战国之际盛行的音乐是A、韶乐B、钟鼓之乐C、祭祀之乐D、唐乐14.以下人物具有朴素辩证思想的是A、老子B、墨子C、孙子D、韩非15.我国封建正统思想是哪家的?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16.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的是A、老子B、墨子C、孙子C、韩非17.我国历史上经过长期分裂出现第一次统一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20年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06年18.秦朝筑长城,其作用是A、防止风沙侵袭B、为流芳千古C、炫耀国力D、抵御匈奴19.秦统一后,通令全国开始使用的标准字体是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20.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镇压人民反抗B、加强思想统治C、为使秦国史书更好的流传D、打击神仙迷信活动21.关于山顶洞人生活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已经懂得人工取火B、最早使用石器和木棒作为劳动工具C、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D、用骨针和象牙雕刻工艺品22.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A、阳城B、亳C、殷D、镐23.对奠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争,叙述正确的是A、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B、牧野大战C、使敌军在马陵遭到埋伏D、在长平用伏兵计,迫使敌人投降24.春秋战国时期,两个著名的新兴封建城市是A、临淄 邯郸 B、邯郸 郢 C、郢 大梁 D、大梁 咸阳25.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是A、商朝后期制造的的司母戊鼎B、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C、商朝的四羊方尊D、西周时期的铜盘26.秦统一后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蚁鼻钱D、铲形币27.出自《孙子兵法》中的著名军事格言是A、知彼知已,百战不殆B、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C、兼爱、非攻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8.先秦时期发达的医学中,属于扁鹊的医学成就是A、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B、分内科、外科、营养保健和兽医四科C、首创汤药制病的方法D、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的方法29.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来源于A、商朝B、夏朝C、西周D、春秋30.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B、勾践C、晋文公D、秦穆公31.战国时期是指A、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3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国王是A.舜 B。
尧 C.禹 D。启 3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东周 34.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35.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36.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
秦国 3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38.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春秋》 B。 《管子》 C.《诗经》 D。
《离骚》3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周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B。享誉中外的青铜艺术精品——四羊方尊是周朝人民的杰作C.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制造的D。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不断创新,出现“金银错”40.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
《孙子兵法》41.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 B。 墨子 C.孟子 D。
荀子42.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的是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
韩非4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44.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兵家B卷(非选择题。
将答案写于题目下面即可)二、问答题(共12分)1. 简述商。
二、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改善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才去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5.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降水量稀少切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表1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回答6~7题6.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图3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线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的状况。读图回答8~9题8.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A.①曲线 B.②曲线C.③曲线 D.④曲线9.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读图回答10~11题10.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于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擦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11.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入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 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④③15.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A.对西方文化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 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如图。这反映出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市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 吴虞在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
这反映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促成美日结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回答20-21题。
20.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 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障平等C.定期召开三级会议 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
三、2015历史高考真题卷十二套汇编
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第三帝国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政治、经济上主要有哪些表现?(4分)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叉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的?(4分)材料三、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的共和国"的主要特点。(3分) 答案(1)政治:废丞相设内阁、设置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经济:海禁、闭关政策,重农抑商。
(2)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普选权扩大到工业资产阶级。(3)实行联邦制政体;依据三树分立原则分割联邦政府权力;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四、2014年四川高考历史简答题
13.(22分)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
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
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
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
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
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
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9分)(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
(5分。要求:见解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14.(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3(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参照图3,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材料二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式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表3事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3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4分)【如果你想要整张试卷也可以追问我】【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