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历史高一必修一检测卷

火烧 2023-02-21 12:30:23 1076
历史高一必修一检测卷 2015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卷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

历史高一必修一检测卷  

2015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卷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最早使用“皇帝”这一称号的是A、黄帝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汉武帝3.唐朝在门下省设置的供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叫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4.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A、南通 B、无锡 C、常州 D、苏州。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2008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末测试试卷10套(有详细答案)人教版资料类型:试卷资料资料版本:没有填写版本软件大小:835.5KB推荐等级:发 布 人:mmczw发布日期:2008年04月22日来源网站:没有解压密码:运行环境:Win98,Winnt,Win2k,Winxp,win2003下载列表:相关搜索:1.2008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末测试试卷10套(有详细答案)人教版2.2008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末测试试卷10套(有详细答案)人教版3.2008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末测试试卷10套(有详细答案)人教版资料介绍:2008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末测试试卷10套(有详细答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教案、学案 课件类别:思想品德 - 教案 - 思品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课件评级: 运行平台:Win9X/2000/XP/2003/ 课件语言:简体中文 授权方式:免费版 课件版本: 人教新课标 解压密码: 本站默认解压密码:课件大小:144 KB 相关链接:Home Page 高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资料 历史必修3重点知识梳理理科班课件 资源类型: 课件 资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 资源学科: 历史 年级水平: 必修3 资源格式: ppt 资源大小: 177KB 资源等级: 3 更新时间: 2008-02-24 下载次数: 479 次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文件大小:287 K等级:人口与环境历届高考试题汇集(07年)[]文件大小:444 K等级:2008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9讲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文件大小:234 K等级:2008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8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文件大小:183 K等级:2007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人口与环境[]文件大小:565 K等级:200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1.2[]文件大小:181 K等级:2007年高考地理复习 人口与环境 单元测试及详解[]文件大小:72 K等级:2007届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之人口与环境[]文件大小:136 K等级:200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2[]文件大小:313 K等级:200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2.9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文件大小:260 K等级:200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1.2[]文件大小:156 K等级: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地理基础训练2地球和地图[]文件大小:146 K等级:高考综合复习:自然地理和地图(一)提纲[]文件大小:400 K等级:高考文科《地理》读图填图训练世界区域(非洲、欧洲)[]文件大小:615 K等级: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一地球和地图[]文件大小:297 K等级:高考地理复习 地球 地图部分[]文件大小:230 K等级:高考地理(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1 地图知识及各类地理图像的判读与应用[]文件大小:4214 K等级:高考专题复习三 区域地理经纬网空间定位复习 人教版[]文件大小:3953 K等级:第五章 地图(99-03高考地理部分试题及答案)[]文件大小:165 K等级: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考地理复习教案[]文件大小:53 K等级:共 660 个地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3页 20个地理/页 转到第页 下载地址: 转到下载地址处。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一节 鸦片战争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夕国内外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B.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 C.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增长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闭关政策阻碍中英贸易 B.英国要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 C.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利益 D.英国为争取自由通商 3.19世纪前期,英国向中国无耻地走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开打中国贸易市场 C.破坏中国财政经济 D.制造发动战争的借口 4.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时,乡间流行着一句话:“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天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增加了赋税 B.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C.白银外流,“银贵铜贱” D.粮食丰收,粮价下跌 5.鸦片战争中,以下清军爱国将领为国捐躯的先后顺序是 ①关天培②海龄③葛云飞④陈化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6.英国侵占香港岛始于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43年 7.充分显示中国人民反侵略精神和坚强决心的是 ①虎门销烟②虎门之战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④镇江战役 A.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危机四伏 B.封建经济落后,国家实力薄弱 C.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D.阶级矛盾尖锐,农民不断起义 二、填空题 9.面对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上书道光皇帝要求严禁鸦片的官员,除林则徐外还有_________;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得到两广总督________的支持。 10.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_______,标志鸦片战争开始;________年8月,英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三、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年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元) 英国商品入口总额(元) 鸦片走私总额(元) 1821 14 757 132 13 693 213 2 235 780 1833 17 814 260 10 119 655 12 185 100材料2: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票? 回答: ①据材料1,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 ②从材料1、材料2看,鸦片走私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③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问答题 12.联系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C 5.B 6.B 7.B 8.D 二、填空题 9.黄爵滋 邓廷帧 10.珠江口 1842 三、材料解析题 11.①扭转了英国对华正当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靠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②造成中国烟毒泛滥,白银外流;使中国出现“银荒”(或财政危机)、“兵弱”(或军事危机)的局面。③鸦片走私的危害巨大,甚至危及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四、问答题 12.①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这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②与此同时,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已处于封建末世,已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地大物博,封建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对象。③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在中国禁烟之后,英国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鸦片问题只是导致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南京条约》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割香港地区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英商所缴关税须中英商定 D.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口通商 2.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出自于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3.西方列强取得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益,始于 A.《五口通商章程》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4.在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是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5.1844年,美国专使顾盛向美国政府报告说:“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

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上述引文中“将这个门户开放的更宽阔”的具体表现是 ①使列强的兵船可任意到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②使列强有权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③使列强可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④使列强向中国走私鸦片合法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鸦片战争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鸦片战争使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至六专题的复习提纲或练习试卷,好追加!!!

这样发不方便。

我有很多资料,你留一下邮箱我发给你。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西周: 分封制 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

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

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

求一份历史试题要求:1.范围高中必修一必修二2.选择题30道,每 爱问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32题,每题2分,共6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第5页答题表内)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回答1~4题 1.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2.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保护农业生产 B.保护小农经济 C.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D.巩固封建统治 3.下列图片所示之物是近代条播机雏形的是 4.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著名丝织业中心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景德镇 B.苏州 C.杭州 D.南京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的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贫富悬殊严重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商品经济繁荣 7.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不包括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C.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D.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民族经济的发展艰难曲折。 回答8~12题。

8.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部地区 D.中原地区 9.下列内容,与洋务派无直接关系的是 A.汉阳铁厂 B.福州船政局制造的铁甲舰 C.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D.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发展迅速,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条件不包括 A.清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w。 w。

w。k。

s。5。

u。c。

o。m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1.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 面粉厂被迫关闭。

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w。w。

w。k。

s。5。

u。c。

o。m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12.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其工业近代化发端于 A.《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 B.洋务派创办工业 C.民族资本家开办机器磨坊 D.外商在天津设立洋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回答13~18题。

13.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4.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其依据是 A.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召开 15.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后人的最重要启示是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D.促进工农业全面发展 17.现代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至今约有 A.十余年 B.二十余年 C.三十余年 D.四十余年 18.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 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回答19~22题。 19.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坐高速列车旅游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20.民国时期《申报》有如下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该现象反映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变革婚俗 21.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原有生活方式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C.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有差异 D.中国人的排外心理较重 22.下列选项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互联网 B.报纸 C.广播 D.电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答23~25题。 23.15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船队经过艰难的航行,到达了一块陆地。

他认为所到之处就是 A.一块新大陆 B.美洲沿海一个岛 C.好望角 D.印度 24.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①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③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历史高一必修一检测卷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