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东吴经历了几代皇帝 东吴历代皇帝列表

火烧 2022-03-13 06:17:03 1074
东吴历代皇帝列表 孙权-孙亮-孙休-孙皓1、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由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父亲死后继位成为

东吴历代皇帝列表  

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1、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由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父亲死后继位成为一方诸侯;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后又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于黄武元年(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29年-252年,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孙亮即位。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孙权第七子。

建兴元年(252年),由于其父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而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的形势下,十岁登基为帝,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两年后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

252-258年在位,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3、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孙休(孙权第六子)即位。

孙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孙权第六子。

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

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

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258—264年在位,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

4、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孙皓(孙权的孙子)即位。

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

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

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

天纪四年(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为了便于区分,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故称之为“孙吴”。

因其居于三国之东,而有“东吴”之称。

东吴经历了几代皇帝 东吴历代皇帝列表

从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至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孙皓投降亡于西晋,东吴经历四帝一共52年的时间,在开疆扩土、发展经济、重视科学文化的进步、促进外交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吴(三国时期政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