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布衣将相是什么意思 漢朝的「布衣將相之局」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呢?

火烧 2022-11-02 04:26:19 1068
漢朝的「布衣將相之局」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呢? 導語:談到中國歷史上比較出名的皇帝,武周皇帝武則天絕對名列其中。不僅是因為她的政績,更是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身為李唐王朝皇后

漢朝的「布衣將相之局」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呢?  

布衣将相是什么意思 漢朝的「布衣將相之局」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呢?
導語:
談到中國歷史上比較出名的皇帝,武周皇帝武則天絕對名列其中。不僅是因為她的政績,更是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身為李唐王朝皇后的她在晚年自己登基稱帝,並改國號為"周"。但是雖然武則天開創了武周政權,但是後世仍把她視為唐朝皇帝,因為武周政權的統治僅僅維持了十五年,一場"神龍政變",讓武則天將江山還回了李唐手中。
神龍政變的發動者:大器晚成的張柬之很多人對於張柬之這個人可能並不了解,確實,張柬之在歷史沒有很大的名氣。但若是說起狄仁傑,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狄仁傑在歷史上有"神探"的稱號,也被稱為中國的"福爾摩斯"。不過狄仁傑除了判案如神之外,更是一位忠言直諫、富有謀略的朝廷重臣,深得武則天的器重。而對於張柬之而言,狄仁傑更是他的伯樂。
《神探狄仁傑》劇照
張柬之年輕時勤奮刻苦、飽讀經書,只可惜不知是時運不濟還是他本身就不擅長為官之道,中了進士後一直默默無聞、抑鬱不得志,多年來一直得不到升遷,只能做個小小的地方官。張柬之六十四歲那年,才被升為授官監察御史,開始進入朝堂。但即便如此,他也並未得到重用。
但是獨具慧眼的狄仁傑卻看出這位年邁的老人是宰相之材,於是多次向武則天舉薦他。雖然武則天很倚重狄仁傑,但是卻對年老的張柬之能否擔負起朝廷重任感到質疑,所以儘管給他升了官,卻並沒有給他宰相之位。
直到狄仁傑病重,武則天向狄仁傑徵求宰相之位的人選,狄仁傑再次舉薦張柬之,而此時的張柬之已經八十歲了,這位在外人眼裡已經半截入土的老翁終於獲得了在政治舞台上綻放異彩的機會。沒有人會想到,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將會掀起怎樣的一場滔天巨變。
張柬之
神龍政變武則天晚年沉湎於享樂,而且寵幸張昌之、張易之兩個男寵,縱容他們插手朝政,攪得朝堂混亂不堪,君臣離心。
太子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曾經也是唐朝的皇帝。但是因為他不甘願受母親武則天的控制,試圖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團。但是李顯卻沒有認清局勢,朝堂大權都掌握在皇太后武則天手中,他的舉動顯然觸動了武則天的逆鱗,野心勃勃的武則天自然不會容忍一個不受自己掌控的皇帝。於是李顯被廢,流放房州。
武則天
武則天登基後,在狄仁傑的建議下將李顯一家召回,重新將其立為皇太子。即使身為一國儲君,但是李顯甚至還不如張昌之、張易之兩個男寵有話語權。在張氏兄弟的讒言下,武則天竟然處死了李顯的兒子和女兒。李顯深深地意識到:自己如果再不主動出擊,那就只能坐以待斃。而且,不光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這些李姓子孫也深有同感,於是他們便密謀了一場政變。
然而,李顯他們雖然貴為皇胄,手中卻沒有半點實權,根本無力反抗武則天,所以他們必須獲得朝臣的支持。對於張氏兄弟的專權跋扈,張柬之早已心懷不滿,卻又無可奈何。這位八十歲的老翁此時依舊保持著清醒的政治頭腦:女皇武則天已經年老病重,根本無力再掌管朝政,而張氏兄弟卻依舊仗著女皇的寵信興風作浪。只有讓太子繼位,才能令江山穩固,再續李唐盛世的輝煌。
張柬之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逼女皇退位,恢復李唐王室。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密謀已久的張柬之和崔玄暐等人率軍到達玄武門,發動了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並迎立太子李顯登基稱帝,政權重新回歸李唐王朝。
再度登上帝位的"傀儡皇帝"李顯唐中宗李顯在歷史上有一個"六味地黃丸"的稱號,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皇帝(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兒子是皇帝(唐少帝李重茂),弟弟是唐睿宗李旦,弟弟的兒子也就是他的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他自己也是皇帝。如此"顯赫"的家世也是讓人驚嘆,只可惜,他的一生卻是充滿了悲情。
唐中宗李顯
"神龍政變"結束了武則天的政治生涯,也讓李顯重新登上了帝位。這一次,他的背後不再有把持朝政把他當成傀儡一樣操縱的母親了,但他卻依然沒有擺脫被人當成"傀儡皇帝"的命運,而這次,意圖操縱他的人是他深愛的妻子和女兒。
李顯在流放期間,一直是韋氏陪伴邊,開導寬慰,無微不至地照顧。因此李顯非常感激韋氏,在登基後立刻封她為皇后,並且絲毫沒有在自己母親的事上獲得教訓,允許韋氏參與朝政。
但是李顯沒有想到,韋氏其實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被封為皇后後與自己的女婿武三思私通,並且誣告張柬之等忠臣,將其調出京城後派人將其殺害;誣陷宰相與太子私聯,將他們也除去後獨攬大權,大肆賣官弄權,培養自己的政治集團。
面對韋後的種種行徑,李顯已經無可奈何。因為長期被自己的母親所壓制,導致了他內心的懦弱,早已經失去了建立宏圖霸業的雄心,只希望能和家人一起安穩生活。可惜,他的妻子和女兒卻都是不安分的。
李裹兒是李顯的小女兒,被封為"安樂公主"。由於李裹兒出生時李顯正處於被流放時期,沒有辦法給本該是公主的李裹兒美好的生活,所以李顯對這個女兒格外的疼惜和寵愛。登基以後,更是對她有求必應。
安樂公主
然而,長安城的富貴榮華卻讓這位美麗的少女迷暈了雙眼,由於武則天開了女子為帝把持朝政的先例,李裹兒也萌生了做女皇的心思。她買官賣官,與自己丈夫的兄弟私通,甚至還與自己的母親一同與武三思衣冠不整的待在一起,而軟弱無能的中宗李顯不僅不發怒,還幫他們遮掩。
李顯對於李裹兒可謂是言聽計從,對於她拿上來的奏摺,連看都不看直接簽字同意,這也使得李裹兒更加的肆無忌憚起來,她甚至要求李顯立她為皇太女,所幸李顯還未昏庸至此,沒有同意李裹兒如此無理的要求。
李顯的妻子和女兒顯然把他當做一個用來把持朝政的傀儡,在李顯的縱容下,她們迫害忠臣,買官賣官,培養自己的政治勢力,並且過著極為奢靡淫亂的生活。只是,不知道她們在為所欲為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這位對她們極盡寵愛有百般愛護的丈夫與父親呢?
李顯的離奇死亡安樂公主李裹兒在歷史上可謂是惡名昭著,不僅僅是因為她窮奢極欲,目無王法,還因為她被冠上了"弒父"的罪名。《資治通鑒》上說李顯是被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毒死的,但是筆者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
雖然安樂公主確實是劣跡斑斑,但是她並沒有理由對李顯下手。就算不念及父女之情,李顯也是他在朝堂中最大的依仗,殺了李顯對她而言並沒有任何好處。而且李顯去世後不久,他的侄子李隆基就聯合太平公主發動了政變,以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殺李顯之名將二人處死,由此可見,安樂公主毒殺父親很可能只是李隆基發動政變的借口罷了。
可憐李顯雖然一生懦弱,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但對自己的妻子兒女,還有兄弟姐妹都是格外的仁慈寬容。然而,他的家人卻是將他視為任自己操控的棋子,甚至還用他的死大做文章,實在是令人唏噓。
結束語:
"神龍政變"使得武周政權交替,政權重新回到了李唐王朝手中,但是這也是唐朝統治的一個低谷。李顯並非一個有為之君,生前妻子女兒獨斷專權在朝中興風作浪,死後妹妹與侄子合謀奪權,朝中動蕩不安。好在李隆基在登基後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空前繁榮的時期"開元盛世",才再續了李唐盛世的輝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