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功与过自在后人评判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功与过自在后人评判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功与过自在后人评判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有一次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从他儿时起,就有了称霸华夏的春秋大梦。后来陈胜吴广起义时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个恶魔、暴君,也有人说他是极其具有军事才干的神将,我们的周总理对他的评价是: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吒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一个最终在乌江彼岸被逼自刎的人,到底是如何得到如此殊荣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项羽一生打过七十三场大的战役,赢了七十二场,只输过一次,但在韩信设下的十面埋伏中,他兵败如山倒,离开了人世。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项羽打过两个以少胜多的大胜战:1.巨鹿之战,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命令全军砸破过河的小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2. 彭城之战公元前205年2月,项羽率军进兵齐地(今山东大部)镇压田荣的反叛;4月,楚军胶着于城阳郡(今山东荷泽东北).在洛阳的刘邦见机不可失,集合汉军与五诸侯兵共五十六万人东向攻占楚国国都彭城,中途还有彭越带领3万人加入汉军。汉军攻陷彭城后,刘邦收其货宝美人,日臵酒高会,并认为分散于齐国各地的20多万楚军,从集结到南返至少需要二十日,而疏于防卫。而项羽得知彭城失陷后,却令楚军主力继续在齐地围剿齐军,仅率骑兵三万,由鲁(今山东曲阜)星夜南下,越过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仅两日,便到达彭地西郊的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于次日清晨,向56万汉军发动进攻,至中午大破汉军,将汉军压迫于谷、泗、睢水地区,汉军全线崩溃,被歼十余万人。楚军收复彭城,又紧追不舍,至睢水上(今安徽淮北市西),汉军自相践踏,被淹死十余万人,睢水为之不流。此役,楚军掳去刘邦的父亲太公、母亲刘媪和夫人吕雉。刘邦受困彭城西侧,短兵器已可刺及,他用旧情使楚将丁公放行,此时西北方向突然刮起大风,一时天昏地暗,刘邦同子刘盈、女鲁元公主等数十骑突围出奔下邑(今安徽砀山)。此役汉军元气大伤,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刘邦只好收集残部,退守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 虽然项羽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许多人眼里,他也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狂妄自大的恶魔,古籍中记载他有五次屠城的经历: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上述杀戮,全部都是战胜之后骇人听闻的屠城与杀降,六次! 再来看看项羽的社会政治作为,大体也是六方面: 其一,复辟狂。一举恢复诸侯分封制,使当时中国重新陷入战火纷争。 其二,酷刑狂。恢复战国大煮活人的烹杀酷刑,对说真话者当即一锅煮。 其三,杀害狂。杀害郡守,杀害宋义,杀害楚怀王,杀害子婴,杀害全部嬴氏皇族。 其四,毁灭狂。火烧大咸阳与整个关中,大火三月不灭。 其五,盗墓狂。大掘秦始皇陵,地面建筑破坏殆尽,地下墓室严重摧残。 其六,劫掠狂。典型两次:对关中财货大劫掠,对齐地财货人口大劫掠。 以上基本事实,证明项羽其人是一个让古人闻之胆寒的恶魔。 项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封立十八个诸侯王,搞分裂割据,把统一的中国倒退到割据分裂的旧时代里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项羽残暴无比,多次屠城,滥杀无辜,失掉民心。尤其在巨鹿大战中获得大胜后,于新安用狡诈的办法把已经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全部活埋。激起了关中秦民的愤慨,他们怨恨项羽残暴,更坚决拥护刘邦,惟恐项羽得势。项羽虽然在军事上大胜,但政治上却大败了; 三、项羽待人仁慈有礼,言语温和,但奖罚不明。有人生了病,他会同情得流下眼泪,会把自己的饮食分给这个人;但是等到他所用的人立了战功,应当封赏时,他却把已经刻好的印信拿在手里,舍不得给人家; 四、项羽没有建立巩固的后方,在战略上处以被动地位。如他灭秦后就往东走了。有人劝他留在关中这个地方,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他不但不听劝,反而还说:人富贵不回故乡,就如同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结果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失却了关中这块宝地。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也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但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个杀人放火的帽子恐怕也不会被戴到项羽头上了。 很赞哦! (1061)
相关文章
- 项伯和项庄什么关系 项庄是怎么死的? 项羽与项庄是什么关系?
- 项羽军师范增 范增与项羽的关系反间,范增项羽皆含恨而死
- 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刘邦:你如何评价项羽?韩信只说了4个字,从此产生一经典成语
- 项羽范增什么关系 范增为什么被项羽踢开?亚父范增的悲惨结局
- 项羽范增什么关系 范增是项羽的干爹,得之可安天下,为何被扫地出门?
- 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 揭秘:项羽为何赶走自己身边的唯一的谋士范增?
- 刘邦项羽的战争 楚汉之争因什么而起?刘邦和项羽为什么要划分
- 楚霸王项羽是哪个朝代的人 项羽是怎样由强变弱的?刘邦是怎样由弱变强的?
- 项羽乌江自刎 不懂地理学害惨了项羽
- 项梁和项羽的关系 一代智者范增为何抱憾而终?项羽因何不能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