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个字成语故事 成语: 一隅三反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火烧 2022-09-23 05:49:36 1034
成语: 一隅三反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一隅三反 成语简解 编号: 1890成语: 一隅三反注音: | ㄩˊ ㄙㄢ ㄈㄢˇ汉语拼音: yī yú ā fǎ 参考词语: 举一反三释义: 义

成语: 一隅三反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一隅三反 成语简解 编号: 1890成语: 一隅三反注音: | ㄩˊ ㄙㄢ ㄈㄢˇ汉语拼音: yī yú sān fǎn参考词语: 举一反三释义: 义参「举一反三」。见「举一反三」条。Emoji符号: 1️⃣隅3️⃣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一隅三反”对应Emoji表情符号“1️⃣3️⃣”,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1️⃣3️⃣、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1️⃣3️⃣"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宋体矢量字库:

楷体矢量字库: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举一反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曾说过他教导学生的方法,十分重视求知动机和启发,他要学生主动地去思辨事理,而不只是被动地依循或死记。他说:「我教导学生时,他如果不对道理先去思考,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时,我是不会去开导他。如果他不是已经经过思虑,只因困在某个关键处,想说却说不出来时,我是不会去启发他。如果我举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为例子,我已经提示他一个角,而他却还不能推想到其他三个角,我就不再教导他了。」在这段话中,孔子强调了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别人的说法,却无法去自我推论,所得到的知识也就不够扎实了。所以一位好老师,他会注重启发式的教育,让学生不但能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养成触类旁通的推论能力。《论语》原文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后来就演变成「举一反三」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典源: 此处所列为「举一反三」之典源,提供参考。《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1>,不悱不发2>,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4>也。」 〔注解〕 (1)不愤不启: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无法获得时,不去开导他。愤,心中想了解却有困难。启,开导、教导。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不悱不发: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悱,音ㄈㄟˇ,心里有意见想表露却说不出来的样子。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隅:音ㄩˊ,角、角落。 (4)不复也:不再告诉他。复,再、又。书证: 01.清.黄宗羲〈陈干初先生墓志铭〉:「先师深痛末学之支离,见于辞色,干初括磨旧习,一隅三反。」 成语接龙

“反”字开头的成语

反复无常反唇相稽反求诸己反唇相讥反老还童反掌之易反正拨乱反死回生反老为少反邪就正反唇相攻反老成童反求诸身反邪归正反复不常

“一”字结尾的成语

参差不一良莠不一

“一”字开头的成语

四个字成语故事 成语: 一隅三反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一毛不拔一丘之貉一败涂地一暴十寒一鼓作气一鸣惊人一窍不通一日千里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视同仁一筹莫展一网打尽一丝不苟一挥而就一意孤行一见如故一尘不染一知半解一落千丈

“反”字结尾的成语

物极必反一隅三反物极则反物至而反势极必反物至则反流连忘反积重难反观隅三反 参考链接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一隅三反。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一隅三反”分成的单字详解:

一, 隅, 三, 反。

用户留言

暂无留言

名称 请输入您的名称,自动过滤HTML标签,请不要带链接。 邮件 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系,请输入您的邮箱,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 正文 请输入留言内容,自动过滤HTML标签,请不要带链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