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年政治奇才变草包 李秀成評價楊秀清:政治、軍事奇才,卻不是做大事的料
李秀成評價楊秀清:政治、軍事奇才,卻不是做大事的料 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後期絕對頂樑柱,其《自述書》一文對首義諸王進行了一一點評。那麼,他是如何評價楊秀清呢?在李秀成眼中,東王楊秀清具有突出的政治、
李秀成評價楊秀清:政治、軍事奇才,卻不是做大事的料

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後期絕對頂樑柱,其《自述書》一文對首義諸王進行了一一點評。那麼,他是如何評價楊秀清呢?在李秀成眼中,東王楊秀清具有突出的政治、軍事才能,堪稱是其才;可人際關係上,楊秀清處理得一團糟,最終慘死在隊友刀下。自述云:「東王楊秀清,住在桂平縣,住山名叫做平隘山,在家種山燒炭為業,並不知機。自拜上帝之後,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實不知。天王頂而信用,一國之事,溉文於他,軍令嚴整,賞罰分明。」對其軍政才幹相當佩服。「東王令嚴,軍民畏。東王自己威風張揚,不知自己,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韋昌輝與石達開、秦日綱是大齊一心,在家計議起首共事之人,後東王威逼太過,此三人積怨於心,口順而心不息。少怨積多,聚成患害,積怨仇深。」對其糟糕之人際關係深感遺憾。
01.楊秀清其人、其事、其功
楊秀清,廣西桂平人,世世代代貧農,以燒炭耕山為業,溫飽難以解決。馮雲山來到紫荊山區傳教之初,看到楊秀清在「炭黨」中威望很高,於是便將其發展入教,作為骨幹分子,讓他拉攏會員。1848年,馮雲山被俘入獄,楊秀清玩「跳大神」假託「天父下凡」,穩定了會眾情緒,拜上帝教得以避免胎死腹中,並越做越大。楊秀清能玩「跳大神」,本身就說明他不信教,已經看穿了洪、馮兩人之把戲,並藉此機會擠進高層,其智慧可見一斑。緊接著,楊秀清號召大夥「科炭」,捐錢去賄賂桂平知府,順利救出馮雲山,大夥對其才能深信不疑。
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楊秀清、蕭朝貴等帶領軍隊屢屢擊敗清軍,於同年9月殺進永安。1852年6月,因過於輕敵,太平軍在全州蓑衣渡遭到江忠源麾下2000「楚勇」伏擊,4000餘「老廣西」血灑湘江,南王馮雲山陣亡,這是太平軍興以來從未有過之慘敗。進入湖南後,洪秀全便打起了退堂鼓,想要回竄兩廣打游擊,效仿天地會。若是果真如此,太平天國就此打住,中途夭折,不再成氣候。此時,楊秀清力排眾議,堅持推行「道州決策」計劃,東王言:「已騎虎背,豈容復有顧戀?今日上策,莫如舍粵不顧,直前衝擊,循江而東,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齣,分擾南北,即不成事,黃河以南,我可有已。」正因為楊秀清堅持,太平軍才能繼續北上,破益陽、出洞庭、下岳州、克武昌,於1853年3月殺進南京,盤踞江南。
定都天京後,清朝命前線將領在揚州組建「江北大營」,在孝陵衛組建「江南大營」,合圍南京;同時命令長江水師襲擾太平軍糧道,對天京搞經濟封鎖。1856年3月,楊秀清決定摧毀兩大營,解除天京之威脅。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攻破「江北大營」後,便想進京休整,不想再戰,但楊秀清被否定。「我等回報向營久紮營堅,不能速戰進攻。東王大怒,不奉令者斬。不敢再求,即而行戰,只得......是日向張所救堯化門未能,自軍敗陣,後被我四面追臨,當即攻破孝陵衛滿漢營寨廿余個,獨剩向帥左右數營,張國梁自扎七瓮橋,此亦剩左右剩幾營。是夜向張自退,我天朝之兵並未追趕。此是五年間,東王未死。」可知,太平天國能接連摧毀兩大營,解除長達三年之久的京圍,靠的是楊秀清。
除了軍事才幹突出,楊秀清理政能力也不差,是綜合型人才。楊秀清執政非常嚴格,賞罰分明,執行力還很強。李秀成在自述中說到:「安民者出一嚴令,凡安民家安民之地,何官何兵無令敢人民房者斬不赦,左腳踏人民家門口即斬左腳,右腳踏民家門口者斬右腳。法律嚴,故癸丑年(太平天國三年,咸豐三年,1853年)間上下戰功利,民心服。」可以說,楊理政還是有一手,在他領導下,大夥都服從中央號令,而這在太平天國後期基本看不到。
02.經常無故杖責北王,與實力派二把手關係惡化
1851年12月,太平天國在永安進行分封建制,封楊秀清東王九千歲,管理東方各國;封蕭朝貴西王八千歲,管理西方各國;封馮雲山南王七千歲,管理南方各國;封韋昌輝北王六千歲,管理北方各國;封石達開翼王五千歲,即是羽翼天朝之意。1852年6月,南王馮雲山在蓑衣渡陣亡,10月,西王蕭朝貴在長沙城南天音閣陣亡,北王韋昌輝一躍而成僅次於東王楊秀清的二號人物。楊秀清此人權力慾望很強,為打擊實力派老二,樹立絕對權威,楊屢次玩「天父下凡」,無緣無故公開杖責韋昌輝,讓其在軍民面前顏面盡失。例如,楊秀清妻舅與韋兄爭奪田產,楊居然強迫北王將其兄長五馬分屍;北殿水兵鬧事,楊秀清斬殺北殿大將張子朋不說,還公開杖責韋昌輝200打板,讓其幾天下不了床。
韋昌輝是太平天國大股東,沒有韋家財力支持就沒有金田起義,可如今卻受楊秀清如此欺凌,北王怎能不惱火。要知道,小土豪韋昌輝為何參加起義?還不是為了不受大戶人家欺負,不用看別人臉色活著;否則家財萬貫,何至於冒著誅九族之風險干「造反」這高危職業呢。李秀成在自述中說道:「東王威逼太過,此三人積怨於心,口順而心不息。少怨積多,聚成患害,積怨仇深。東、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怨於東,後被北王將東王殺害。」確實,第一個奉詔回京勤王的是韋昌輝,第一個殺進東王府的是韋昌輝,下令將東王府全部人馬乾掉的還是韋昌輝,可知他與楊之仇有多深。
03.藉助「牧馬人事件」,小題大做,得罪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
權力慾望驅使下,楊秀清不但欺負韋昌輝,所有實力派他都要威懾,包括石達開翼殿、秦日綱燕殿,他希望所有人都聽話。為此,楊秀清小題大做,利用「牧馬人事件」敲打翼殿、燕殿。《金陵癸甲紀事略》載:「燕賊牧馬某甲坐門前,見東賊同庚叔未起立。東賊叔怒,鞭某甲二百,送燕賊,未及問。又送付玉昆,意欲玉昆加杖。玉昆謂既鞭可勿杖,轉相勸慰。東賊叔愈怒,推倒玉昆案,訴於東賊。東賊怒,使翼賊拘玉昆。玉昆聞而辭職。偽佐天侯陳承鎔、偽燕王泰日綱聞之,亦相率辭職。東賊大怒,鎖發北賊杖日綱一百,杖承鎔二百,杖玉昆三百,某甲五馬分屍。」為了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同庚叔,楊秀清此舉也是醉了。
此次「牧馬人事件」,楊秀清的確過分,壓根不給別人面子。挑起衝突的是東王同庚叔,秦日綱馬夫是受害者,還被鞭打200百。可楊秀清竟然還要將其斬首示眾,為同庚叔出口「惡氣」,秦日綱、黃玉昆、陳承瑢表示不服時,居然公開杖責秦、黃、陳等人。這還得了,秦日綱是燕王,地位僅次於翼王;黃玉昆是石達開岳父,封衛國侯;陳承瑢是佐天侯,朝官領袖。堂堂王爺、侯爺,居然因此等小事被公開羞辱,大庭廣眾之下被杖責(打屁股),這還得了。楊秀清這次算是玩大了,同時得罪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等三大高層,後果相當嚴重。得罪的這三人,都是「天京事變」的主要參與者,尤其是佐天侯陳承瑢,此人是東殿文官領袖,可傳達東王政令,楊秀清自己認為的親信,結果陳做內應,安排勤王大軍進城,要了楊秀清小命。
04.目無尊長,玩「天父下凡」,威脅杖責洪秀全,乃至逼封萬歲
權力、慾望,容易讓人失去理智,這話用在楊秀清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馮雲山給太平天國設計一套特殊政體,名為「軍師負責制」,天王是國家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是象徵性存在,國家權力掌握在「軍師」之手。當時,東王楊秀清是左輔正軍師、中軍主將、「天父替身」,集政權、軍權、教權於一身,是實際掌權人。可惜,他並不因此而滿足,他連洪秀全僅存的「尊嚴」都要踐踏。為了兩位宮女,楊秀清居然玩「天父下凡」,親臨天王府,當著文武百官之面揚言要杖責洪秀全,懲罰他這位「不孝子」(洪自稱上帝次子),搞得洪秀全一點面子都沒有。這就太過了,洪秀全畢竟是君,楊是臣,如此做法,豈不是欺君犯上,人人得兒誅之。
光桿司令洪秀全雖然不能直接幹掉楊秀清,但可以藉助其他實力派之手,玩借刀殺人。李秀成在自述中寫道:「原是北與翼王二人密議獨殺東王一人,因東王,天王實信權托太重,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後北與翼計殺東王。」可以說,楊秀清失策了,他以為天王對自己無可奈何,誰知卻被洪借刀殺人了,藉助其他實力派之手除掉自己,這都是囂張惹的禍。
綜上所述,李秀成對楊秀清評價很中肯,承認他具有突出之軍政才華,是太平天國走向強大的領路人。但是,楊秀清人際關係一團糟,與天王、北王、翼王、燕王、佐天侯等高層關係惡化,最終引爆「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可謂是:「成也楊秀清,敗也楊秀清」,太平天國因東王而盛,也因東王而衰。
很赞哦!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