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时期大臣 永乐二十一年深夜,朱棣接见一位大臣,朱棣:我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永乐二十一年深夜,朱棣接见一位大臣,朱棣:我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大军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为期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大军进入南京城内,一片混乱,皇宫里燃起了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成为明朝第一大疑案。
尽管坐上了皇位,朱棣内心依旧焦躁不安,尽管对外宣布建文帝自焚,奈何难以堵住悠悠之口。朱棣决定派人去寻找,第一人选是户科都给事中胡濙(yíng)。胡濙是建文二年的进士,此人出生时头发是白发,一个月后才变黑,神奇无比。
从永乐五年(1407年)开始,胡濙接受朱棣的秘密委派,寻遍天下大小寺庙,找寻建文帝的下落,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才回朝,前后历时16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朱棣正在第四次北征的途中,一天深夜,朱棣已经入睡。突然,内侍前来通报。
这一定是十万火急的大事,不然内侍是万万不敢吵醒睡梦中的皇帝。当朱棣听到内侍通报来人的名字后,朱棣睡意全无,立即召见来人,“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
不难想象,朱棣内心一定很激动,但也恐惧,胡濙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消息。朱棣也很清楚,胡濙一定是有所发现,不然他不会突然回来,而且一刻也等不及将结果告诉他。因此,可以作出断定,胡濙找到那个人,建文帝朱允炆。
没人知道胡濙告诉了朱棣什么,《明史·胡濙传》只有记载了过程,“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也就是说,两人交谈的很久,到了四更天才结束会谈。即便是汇报,有必要这样长的时间吗?
《明史·胡濙传》还有一句记载,“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意思是说在胡濙没有回来前,有传言说建文帝渡海而去,皇帝分别派遣内臣郑和数人渡海下西洋,到这时疑虑才消解。
我想朱棣在听到建文帝的下落后,内心一定释然了,多年的煎熬在那一刻也划上了句话,从此高枕无忧了。说来也奇怪,此事过去仅半年,朱棣就驾崩在班师回朝途中,驾崩于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
至此,叔侄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有人说,此事过后坐上皇位的那那位,解脱的是内心,而藏身民间的那位,解脱的则是肉体。
参考资料:《明史·胡濙传》

相关文章
-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 陈宣宗陈顼有多少子女 陈宣宗陈顼的子女都是谁
-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大臣在南京城楼喊了句话,朱棣立刻调转马头,率军直奔朱元璋陵墓
- 朱瞻基是朱棣的儿子 【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简介,朱棣的儿子
-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 朱标是怎样的人?朱元璋为何选朱标儿子当皇帝?
-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 朱元璋朱棣为什么都不愿意把皇位传给跟他们更像的朱棣跟朱高煦?
-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桑而不传给儿子?
-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 建文帝和朱棣关系 朱标,为何说朱标不死,永乐大帝朱棣就无法造反成功?
-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专家:任何人都可能,就朱棣不可能
- 朱元璋后代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