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各地历史中考试题 2013年台州历史中考试卷

火烧 2022-02-24 10:26:51 1046
2013年台州历史中考试卷 1. 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问题材料一:台州市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楼主,我虽然学过政治,但是过了很久了,记不清楚了,我就我还记得的说一下。 问题一:主要原因,其实政治这门课
各地历史中考试题 2013年台州历史中考试卷

2013年台州历史中考试卷  

1. 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问题材料一:台州市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

楼主,我虽然学过政治,但是过了很久了,记不清楚了,我就我还记得的说一下。

问题一:主要原因,其实政治这门课说白了,如果题目问你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啊,生活变化的原因啊等等,肯定要回答的是 :改革开放!共产党英明领导。 顺便拍拍祖国马屁,说说好话,没人敢说你说的不对,这是政治立场问题。

还有,材料里说了,是台州特有的经济现象,那么就要解释为什么特有,这个一般跟地域有关系。和地理环境有关系,和当地的人文情况,和当地的历史发展有关系。

把材料二引号里面的话写上去,这个是总结性话语,肯定不会有错, 问题二:问题关键在“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这几个词。 这里分开写;一: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比如,一种新形式的经济模式可以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活力,有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等等。主要写这种经济模式有什么好处。

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促进下岗再就业,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发展和借鉴。

(其实就是阐述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 问题三:结合材料三,它写 的缺点是什么,那你就把它写出来,台州民营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改变产业形式,发展高科技产业,走低投入高产出(顺便加上低污染、绿色、刻循环,)的道路。 我记得初中政治书上应该有原话的,你仔细找找吧 - -打的辛苦。

2. 四川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历史复习提纲2013年

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一、隋朝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1、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年号——开皇。

(2)统一:时间——589年,隋军消灭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2、开皇之治 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1)政策: 政治: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 经济: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1、618年春,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下杀死。

2、几个月后,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3、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三、贞观之治 1、626年(玄武门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 (1)政策: 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三省六部指: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吏部、兵部、礼部、工部、刑部、户部】 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女皇武则天 1、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

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功: (1)打击旧的氏族势力 (2)发现、提拔人才,(姚崇、宋璟) (3)重视农业,亲自组织编写农书 (4)轻徭薄赋 过: (1)重用酷吏,滥杀无辜 (2)崇尚佛教,广修佛寺 3、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朝前发展。

二、开元盛世 1、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

唐玄宗统治期间,主要年号是开元。 2、政策: (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

(任用了姚崇、宋璟) (2)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3)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4)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 3、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背景: (1)原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2)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2、创立标志: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3、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 二、科举制的内容 1、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类别: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武则天开创了“殿试”的先河。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

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2、建立政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3、唐与吐蕃的关系:(历史见证: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 (1)通婚: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 唐玄宗时金城公主下嫁尺带珠丹 (2)结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南诏概况: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3、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概括: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出兵助战:出兵灭亡东突厥,平定安史之乱 (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3)经济文化交流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来华 1、遣唐使:(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者) (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

二、鉴真东渡 1、鉴真东渡日本六次。 概况: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 作用: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使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称。

代表地:唐招提寺 三、玄奘西行 1、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为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 2、玄奘西行: 成就: (1)把大量佛经译成汉文 (2)根据旅途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意义:玄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