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下章台 不置可否

火烧 2022-05-14 23:47:17 1053
不置可否 【汉语拼音】 ù zhì kě fǒu gt 【名词解释】 gt 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语或本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誌铭〉。“模稜两可” gt 【

不置可否  

下章台 不置可否
【汉语拼音】     bù zhì kě fǒu>【名词解释】> 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语或本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誌铭〉。“模稜两可”>【典故来源】> 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誌铭〉(据《浮溪集.卷二五》引)> 公讳肤敏,字商彦,少力学问。……先是,公论时政。上曰:“崇寧大观以来,所以乱祖宗法者,由宰相持禄。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驯致前日之祸,自今当以为戒。”>【注解】> (1) 崇寧大观:北宋徽宗的两个年号。> (2)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为百官之长。> (3) 持禄:保住禄位,无所建树。> (4) 驯:逐渐。>【典故说明】> “不置可否”就是对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为尚书礼部侍郎卫肤敏所撰写的墓誌铭中,忆及卫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陈朝政紊乱的原因,就在于大臣们:“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指眾臣为了怕违背皇帝的心意,对于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见,以致于不管对错都放任行之,终于招致灾祸。其中“无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表示没有意见的样子。后来“不置可否”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裡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书证】> 01、《儒林外史.第六回》:“那两位舅爷,王德、王仁,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总不置一个可否。”> 02、清.惲敬〈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四坐皆士大夫,言人人殊,公不置可否。”> 03、《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    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 使用类别    用在“不表意见”的表述上。>【例句】    > 01    对于他提出的建议,长官一直不置可否,让人急得不得了。> 02    下属提出意见时,他总是不置可否地敷衍,显得很没有诚意。> 03    他对这个问题不置可否,迟迟不肯做出决定,让下属无所适从。> 04    上司听完我的报告后,没有任何指示,只是不置可否地说要再想想。> 05    在会议中,双方对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主席却不置可否地隔岸观火。> 06    对于公司财务吃紧传闻的真假,他不置可否,只表示一切都还在掌控中。> 07    当我们徵询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时,他都语带保留地不置可否,根本无法得知他真正的想法。>【近义词】    不置一词,含糊其词,模稜两可>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不置可否”及“模稜两可”都有不明确表示意见的意思。> 异    “不置可否”侧重于不做决定;“模稜两可”侧重于含糊笼统地带过。> 模稜两可    不置可否    辨似例句> 上司听完我的报告后,没有任何指示,只是~地说要再想想。> 无论我说什么,老板都说好,~,让人无所适从。>【参考词语】    无所可否>【汉语拼音】    wú suǒ kě fǒu>【名词解释】    犹“不置可否”。见“不置可否”条。> 01、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誌铭〉:“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驯致前日之祸,自今当以为戒。”(源)> 02、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宪宗朝,李絳、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参考词语】    不加可否>【汉语拼音】    bù jiā kě fǒu>【名词解释】    犹“不置可否”。见“不置可否”条。> 01、《品花宝鑑.第一回》:“子玉看了,只是笑,不置一词。南湘问道:『你何以不加可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