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不敌众还是敌不寡众 成语: 众寡不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众寡不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众寡不敌 成语简解编号: 1720
成语: 众寡不敌
注音: ㄓㄨㄥˋ ㄍㄨㄚˇ ㄅㄨˋ ㄉ|ˊ
汉语拼音: zhòng guǎ bù dí
参考词语: 寡不敌众
释义: 义参「寡不敌众」。见「寡不敌众」条。
Emoji符号: 众️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众寡不敌”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寡不敌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周厉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议论毁谤朝廷,并且任用虢(ㄍㄨㄛˊ)长父和荣夷公,但这两人只知独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ㄖㄨㄟˋ)伯良夫认为这样一来将会为国家招来大灾难,于是上书劝诫周厉王。强调身为一国之君有责任为人民除祸害,作人民的榜样,否则将招致人民的仇视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个,是抵挡不了人数众多的百姓,这时君王的处境就危险了。后来「寡不敌众」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典源: 此处所列为「寡不敌众」之典源,提供参考。#《逸周书.卷九.芮良夫》1>厉王失道,芮伯陈诰,作芮良夫。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首谨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无远不服;无道,左右臣妾乃违。……古人求多闻以监戒,不闻,是惟弗知,尔闻尔知,弗改厥度,亦惟艰哉!后2>除民害,不惟3>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仇4>。后作类5>,后弗类6>,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2)后:君王。 (3)惟:思考、思量。 (4)仇:音ㄔㄡˊ,通「仇」,仇怨。 (5)类:法则、榜样。 (6)类:相似。 〔参考资料〕《孟子.梁惠王上》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书证: 01.《三国志.卷二六.魏书.满田牵郭传.郭淮》:「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阵以拒之。」 02.元.白朴《梧桐雨.楔子》:「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讨,自恃勇力深入,不料众寡不敌,遂致丧师。」
成语接龙“敌”字开头的成语
敌忾同仇
“众”字结尾的成语
乌合之众
大庭广众
寡不敌众
稠人广众
广庭大众
乌集之众
寡不胜众
大廷广众
“众”字开头的成语
众志成城
众口铄金
众叛亲离
众矢之的
众望所归
众寡不敌
众心成城
众盲摸象

众望所依
众望攸归
众口烁金
众口金铄
众人广坐
众腋成裘
众怨之的
众望所属
众望所集
众口销金
众望所积
众散亲离
“敌”字结尾的成语
腹背受敌
势均力敌
众寡不敌
力均势敌
门户匹敌
势钧力敌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众寡不敌。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众寡不敌”分成的单字详解:
众, 寡, 不, 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