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火烧 2021-12-15 10:01:18 1069
莫衷一是 【成语名字】莫衷一是 gt 【汉语拼音】mòzhō gyī hì gt 【成语解释】 gt 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语或出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 gt 【成语典故

莫衷一是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成语名字】莫衷一是>【汉语拼音】mòzhōngyīshì>【成语解释】> 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语或出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成语典故】> 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 〈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注者聚讼,莫衷一是。>【成语注解】> 1、〈离骚〉:为《楚辞》的一篇,战国时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怀王,因谗言被流放,忧愁而作〈离骚〉,以表明爱国心志。全文词采雅丽,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2、聚讼:众人争论。>【成语出处】> 1、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注者聚讼,莫衷一是。”(源)> 2、《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3、《清史稿.卷一○七.选举志二》:“迩者诏书数下,开特科,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惟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 4、《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铁路之议,历有年所,毁誉纷纭,莫衷一是。”>【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 使用类别:用在“意见纷杂”的表述上。>【莫衷一是造句】> 1、同学对毕业旅行的方式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2、如何突破公司目前的困境,大家意见杂陈,莫衷一是。> 3、已经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议,双方代表还是莫衷一是,没有定论。> 4、由于劳资双方对于薪资多寡始终莫衷一是,导致这次和谈不了了之。> 5、对于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形,目击者人各异词,莫衷一是,使得获报前来的警察无从下手。>【近义词】众说纷纭>【反义词】异口同声,众口一词> 形音辨误衷,心中的想法。不可写作“中”。>【莫衷一是的】> “莫衷一是”就是在许多看法中,无法肯定何者为是。在黄协埙论〈离骚〉中“落英”一词的解释中用了此语。战国时爱国文人屈原有一篇流传甚广的作品〈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深,有许多人研究,并替它作注解。清代人黄协埙在《锄经书舍零墨》一书中,指出〈离骚〉里“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落英”二字,每个人的注解都不同,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他自己因此做了些考证,认为“落英”二字并非是一般人认定的“落叶”,“落”是剥落之意,而“英”则是指花。在广东有人取干菊花入菜,可以增加菜肴的美味,“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即是指剥落秋菊的花加入晚餐烹调。黄协埙用“莫衷一是”表述历代各家对“落英”二字注解的歧异,“莫衷一是”一语就是,用来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