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巡航导弹 中国历史——导弹

火烧 2022-03-25 10:17:25 1049
中国历史——导弹 中国的导弹研究是一九五五年钱学森从美国返回中国以后开始的。在火箭推进动力学和工程控制论方面钱学森有著很深的造诣。在一九四五年,钱学森曾经以美国空军上校的身份参与接收德国的火箭技术。钱

中国历史——导弹  

中国的导弹研究是一九五五年钱学森从美国返回中国以后开始的。

在火箭推进动力学和工程控制论方面钱学森有著很深的造诣。

在一九四五年,钱学森曾经以美国空军上校的身份参与接收德国的火箭技术。

钱学森后来受到美国极右的麦卡锡主义的迫害才愤而回到中国。

钱学森天才的科学思想和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结合在一起,对中国的导弹事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研究导弹的早期,钱学森的作用以技术领导为主,在中国研究导弹的中后期,钱学森的作用以科学思想引导为主。

一九五五年十月钱学森从美国返回中国,一九五六年三月钱学森向中国中央提出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五月中国国防部导弹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研究院院长。

中国对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的研究发展,采??所谓大兵团作战的方式,蚂蚁啃骨头的方式,集中所有的力量逐个解决研究制造导弹原子弹中遇到的科学技术问题。

要实现上述的攻关方式,就必须要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能够调动中国大陆全部人力物力的领导机构,这个机构便是「中央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

中央专委一共有十五个人,专委主任是中国国务院总理ze,其馀的十四个人有七个是副总理,七个是各工业部的部长。

具体的运作方式是导弹研究院(钱学森是导弹研究院的院长)等研究单位提出要求,经中央专委讨论通过,向全中国大陆范围内相关的各个科研机构和工厂下达命令进行研究、进行合作、或者进行生产。

中央专委的命令毫无阻挡地被贯彻执行。

中央专委不仅是一个有权威的协调机构,它还是一个对战略导弹制定战术指标的机构,因此它在中国研究导弹方面是至高无上的领导机构。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中央专委在北京成立。

在中国研究发展导弹的历史中,钱学森在一九五六年二月向中国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提出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国防航空工业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照钱学森的意见办的。

中国研发导弹的整体战略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为辅。

」这个战略方针对中国高科技武器技术研究的指导作用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国的第三代战略导弹中,长程的巡航导弹研究生产出来,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核子武器的威慑力。

A,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

中国的第一代战略导弹由东风□1,2,3,4,5等陆基弹道导弹和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组成。

(一)东风□1弹道导弹(DF□1)

东风□1战略导弹实际上是德国V□2导弹的变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从德国夺取了制造导弹的专家,设计生产了SS□2弹道导弹,苏联又将SS□2导弹转让给了中国。

中国对SS□2导弹进行仿制,仿制的成品便是东风□1。

东风□1导弹在一九六0年十一月仿制成功。

导弹射程仅仅六百公里,没有实战部署过。

但是中国通过仿制SS□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巡航导弹 中国历史——导弹

(二)东风□2弹道导弹(DF□2,CSS□1)

东风□2导弹仍然属于苏联弹道导弹的仿制品,射程一千五百公里的东风□2导弹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试射成功。

东风□2导弹的制导系统比东风□1导弹有较大改进,采用惯性制导和无线电制导并存的制导系统,导弹射击精度有所提高。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国以东风□2携带第一枚核子导弹弹头,从甘肃省双城子基地发射,导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东风□2导弹曾经实战部署过,现已退役。

(三)东风□3弹道导弹(DF□3,CSS□2)

东风□3是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

射程二千八百公里的东风□3导弹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发射试验成功。

东风□3导弹的改进型射程增加到三千五百公里,可以携带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武器。

东风□3的射程覆盖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国家,中国生产的数量也较多。

一九八七年中国曾经一次便卖给沙特阿拉伯三十六枚东风□3导弹。

参考资料:://blog.people/blog/log/showlog.jspe?site_id=3006&log_id=4155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