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休戚相关和休戚与共 休戚与共
休戚与共 【成语名字】休戚与共 gt 【汉语拼音】xiū qī yǔ gò g gt 【成语解释】 gt 彼此关系密切,忧愁喜乐、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形容彼此同甘共苦。语本《国语.周语下》。 gt

休戚与共
【成语名字】休戚与共>【汉语拼音】xiū qī yǔ gòng>【成语解释】> 彼此关系密切,忧愁喜乐、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形容彼此同甘共苦。语本《国语.周语下》。>【成语典故】> 《国语.周语下》> 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耸,成也;言无远,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终也;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慎成端正,德之相也。为晋休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取!”>【成语注解】> 1、 周:孙周(公元前586~前558),晋襄公之曾孙,孙谈之子,即晋悼公。栾书等弒厉公,迎之于周。公立,修功业,施德惠,多次与楚国争夺郑,而楚国不敢与之相争。使魏绛和戎,戎人亲附。十四年,使六卿会合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泾至棫林,因将帅不和而退。后晋国复霸。在位十五年卒,谥悼。> 2、戚:通“戚”,悲哀、忧伤。> 3、 立无跛:站时双腿并直不偏倚。跛,偏任、偏倚。> 4、视无还:视时不会左顾右盼。还,反复,指眼珠反复转动。> 5、 听无耸:听时不竖起耳朵。> 6、言无远:言谈只论切近之事,不骛远。> 7、 明令德:通晓善良的品德。> 8、 相:辅佐、帮助。> 9、休:喜悦、快乐。> 10、 非国何取:指可以打败任何一个国家。>【成语出处】> 1、明.任袁萃〈上首辅书〉:“今公卿辅弼之臣,受主上之禄不为不厚,担主上之爵不为不高,蒙主上之恩遇,不为不渥。休戚与共,绳纠是资。”> 2、《明史.卷二八○.瞿式耜列传》:“式耜身在外,政有阙,必疏谏,尝曰:『臣与主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不同他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王为褒纳。”> 3、明.沈守正〈与柴延喜书〉:“奉世来游讲下,便有休戚与共之谊,纵竭躬碎心,以谋其不逮。”> 4、清.张烈《读易日钞.卷四.蹇卦》:“柔顺中正,有精忠尽节之心也。正应在上,方陷险中,君臣之义,休戚与共,故涉危冒险,蹇而又蹇,以求济之,而非以其身之故也。”>【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使用类别 用在“祸福相依”的表述上。>【休戚与共造句】> 1、夫妻本就是休戚与共,有福同享,有难也要同当。> 2、如今大家就像在一艘船上,生死存亡,休戚与共,还分什么彼此?> 3、公司遇到经营的困难,更须靠全体员工休戚与共,才能度过难关。> 4、公司发展和我们休戚与共,大家一定要群策群力,共创更佳的业绩。> 5、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是相连的,所以全国人民应该休戚与共,同舟共济。> 6、我们一路从创业携手至今,既是休戚与共的伙伴,也是生死之交的好友。>【近义词】 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祸福与共>【反义词】 渺不相涉,漠不相关> 辨似:> 形音辨误 休,喜乐的意思。不可写作“修”。> 同 “休戚与共”及“休戚相关”都有彼此关系密不可分的意思。> 异 “休戚与共”侧重于同甘共苦;“休戚相关”侧重于关联紧密。> 休戚与共 休戚相关 辨似例句> 夫妻休戚与共地生活了那么久,怎么可以因这点小事而闹翻呢?> 国家富强与否,当然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参考词语】:同休等戚>【汉语拼音】:tóng xiū děng qī>【成语解释】:犹“休戚与共”。见“休戚与共”条。> 1、《三国志.卷四一.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费诗》:“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参考词语】:休戚共之>【汉语拼音】:xiū qī gòng zhī>【成语解释】:犹“休戚与共”。见“休戚与共”条。> 1、《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顾雍》裴松之注引《吴书》:“徽曰:『正以明公与主将义固盘石,休戚共之,必欲知江表消息,是以及耳。』” >【参考词语】:休戚是同>【汉语拼音】:xiū qī shì tóng>【成语解释】:犹“休戚与共”。见“休戚与共”条。> 1、《晋书.卷六五.王导列传》:“(王)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休戚与共的】> 《国语.周语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因为受到在位的晋厉公排挤,而避难到周王室,担任单襄公的家臣。他当时虽然年纪轻,但却为人忠厚,做事合于义理,即使远走他乡,对于晋国的一切仍然非常关心。听到晋国有不好的消息,总是跟着感到悲伤;而听到晋国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会跟着感到高兴。单襄公看得出来孙周是个才德兼备的青年,前途光明无限,因此在病重的时候,叮咛儿子单顷公说:“要好好善待晋国的公子,因为他虽然身处异乡,但却非常关心晋国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觉与晋国的荣辱安危互相关联。现在的晋厉公是个昏君,将来孙周一定会回国去接任国君,继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后来,晋国发生叛乱,厉公被杀,孙周果然被迎回晋国,即位为晋悼公。后来“休戚与共”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的原文“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很赞哦!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