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是不是一定被欺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個人再善良,也要記住這三點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個人再善良,也要記住這三點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一個人的軟弱,相當於縱容了別人的欺負。
性格的軟弱,是自我傷害,也是自我毀滅。
正所謂“過剛易折,過柔則靡”。
做人一定要有度!一味地遷就別人,反而會一次次損傷自己。
所以,在以下這三種情況面前,一定要學會拒絕。
1
過份之事,友善有度
在受到傷害之時,“忍”並不能煙消雲散,而是不見天日。
“小不忍則亂大謀”被多少人用作控制情緒的人生箴言。
但在有些事情面前,卻不適用。
電視劇《歡樂頌》裡的關雎爾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關雎爾剛剛步入社會,靠自己的努力順利進入了一個大公司。但她總是加班到很晚,因為她總是不懂得適當拒絕別人的請求。
有一次,同事生病請假了,請關雎爾幫忙做剩下的事,完成後也由她簽字確認,關雎爾答應了幫忙。
第二天,關雎爾幫同事做的那一部分出了紕漏,經理知道了後卻隻罵了她,原因是最後確認的是她。而那個同事,不僅沒替她說一句話,就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
“弱之肉,強之食”。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不變的生存法則,同樣也適用於人類社會。
生活中那些不懂得拒絕的人,也不會贏得真正的尊重。
忍讓並不是保護自己的方法,拒絕才是保護自己的手段!
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守住自己的底線,就一定要學會強硬的態度!
2
顏面之事,付出有度
人貴有自知之明,凡事三思且量力而行。
生活應量力而行,好面子的不好意思和無節製的幫忙,只會讓自己身心疲憊。
《孟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人要學會審時度勢,懂得拒絕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才能學會成長。
不懂拒絕,委屈了自己,才是最大的愚蠢。

東漢時期的張儉在當督郵的時候,挖了當朝大太監侯覽母親之墓,因此結下了仇恨。
到了黨錮之禍時,侯覽誣陷張儉與同郡二十四人造反,於是朝廷下令通緝,張儉被迫流亡。
張儉跟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張儉走到孔融家門口想讓孔褒收留,可是恰巧哥哥孔褒不在,孔融由於心軟,便收留了張儉。
這個事情暴露後,孔融跟孔褒都被抓了起來。雖然孔融和哥哥都想獨自承擔責任,可最後審判下來,是孔褒之錯,孔褒也因此被判死刑。
畢淑敏說過:“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一次不好意思的拒絕,不一定能換到別人的感謝,卻可能得到一次的苦難。
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解不開情節。
堅決果斷,量力而行,才能更快的成長起來!
3
義氣之事,善良有度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一個人的欲望是無限的,當某些人發現索取很容易時,就會變得永無止境。
“人心存良善,更應懂自保”。
《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的這句話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行善的確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念頭,但卻不可不防小人的居心叵測。
隋唐時期,翟讓是瓦崗寨(反隋組織)的首領,翟讓有勇有謀,武功也高強,在反隋大軍中獨樹一幟。
李密是隋唐時期朝廷的官員,為了維護天下大義,背叛了隋朝。李密選擇與好友楊玄感反隋,但是作戰失敗了,後來被逼的走投無路,無奈投奔了瓦崗寨。
李密起初投奔到瓦崗寨時,翟讓很不信任李密。李密積極地幫翟讓出謀劃策,打下了很多的郡縣,這讓翟讓完全信任了李密。
在後來的作戰中,李密的聰明睿智讓瓦崗寨的名聲越來越大,翟讓認為李密完全可以勝任瓦崗寨的首領,自己便將位置交給了李密。
李密坐上了首領的位置,讓翟讓原本的手下都替翟讓打抱不平,經常勸說他奪回政權,但翟讓再三思考覺得沒什麽大不了,就將這些事情拋在了腦後。
漸漸地這些事情傳到了李密的耳朵裡,李密害怕翟讓奪回勢力,於是在一次的宴會中,將自己的恩人殺死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優柔寡斷的性格總愛瞻前顧後,缺乏狠心,這會讓很多人面臨不幸。
面對事情,重要的是能取捨,態度必須要強硬,否則,悔之晚矣。
人確實應該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但絕不是無止境的。沒有原則的善良,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董卿說過: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要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人心複雜,世途艱險,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是助長沒有原則的惡。
生活從來都不是為了妥協,適度的拒絕,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儒道佛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