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廉颇后来怎么样了 廉颇真的是名将吗?老将廉颇一生都没有拿得出的战绩

火烧 2022-03-03 07:10:15 1040
廉颇真的是名将吗?老将廉颇一生都没有拿得出的战绩 廉颇是中国史上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和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但其战绩和另三位相比,却只是平平战绩。廉颇从军没有拿得出的战绩,何以被评为名

廉颇真的是名将吗?老将廉颇一生都没有拿得出的战绩  


廉颇是中国史上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和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但其战绩和另三位相比,却只是平平战绩。廉颇从军没有拿得出的战绩,何以被评为名将?如按功绩相比较,廉颇无法被称为名将。

廉颇,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廉颇,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应该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

大将军廉颇攻齐、魏、燕等弱小国家,可谓是战绩赫赫,但是面对主要敌人秦国,就不是这样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又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是赵奢大破秦军,打了胜仗。同样是道远险狭,在赵奢看来是胜利的条件,而在廉颇看来却是不能出兵的理由。在秦军面前,畏惧不前的廉颇与赵奢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

司马迁既然是专门为廉颇作传,就不可能掩其战绩而不书的,然而,记廉颇的对秦作战仅仅一次,就是秦赵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看得出来,赵国是在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无人可以出征的情况下,不得已才让廉颇出战的。司马迁说的话很实在。结果如何?战斗一开始,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障四尉。七月,赵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因首战失利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廉颇后来怎么样了 廉颇真的是名将吗?老将廉颇一生都没有拿得出的战绩

廉颇的坚壁不出,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英明之举,而是不得已而为之。长平之战,双方前后参战总人数当以百万计,旷日持久地磨蹭下去,谁都承受不了。如果廉颇能在远道而来的秦军立足未稳部署不定时给以重创,长平之战应该不会是这个结局。可是,由于廉颇初战失利,既而是消极防御,使得秦军有了重新调整部署的时间:一、调白起担任主帅;二、秦王亲自到前线督战;三、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至此,赵国败局已定,就是谁也无力回天。坚壁不出,并不是赵国的战略初衷,因此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撤了廉颇的主帅职务。赵王的怨怒是有根据的,被撤主要是廉颇本人战绩不佳,秦国的反间计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本原因还是廉颇违背了赵国的作战意图,作战失利。

长平之战,伤了赵国的筋骨,后人皆大骂赵括,其实,败势先已由廉颇铸成了,纵是孙子吴起他们来了,也无可奈何。

由此看来,廉颇只能欺负小国,在对强秦的作战中就不行了:第一次是害怕,连出兵都不敢;第二次是失败,并无英雄的样子。

的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就说,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但那时是秦国着力南下,主力在巴蜀荆楚,赵国与周围国家相比尚属强大,廉颇假借着虎威,尚可打一些胜仗。但在秦人来攻时,他与赵奢、李牧、蔺相如等敢打敢碰的人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赵奢、李牧、蔺相如都没有廉颇名气大,这是因为廉颇还有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由于负过荆请过罪,仿佛廉颇是个襟怀坦荡、勇于改过的君子。可是,他这个人有了错误就改,改了却再犯。长平战后,赵王曾再次起用廉颇,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比以前更重用了。赵悼襄王立,因燕人乐乘伐燕有功,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别人比自己功高了官大了,廉颇就犯了老毛病,把人家乐乘撵跑了还不算,竟然弃强秦压城的国家于不顾,为了个人怨愤,再一次耍小孩子脾气,跑到别的国家去了。可能是魏国也看明白了廉颇这个人,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但没有重用,而且不信任他。后来他从魏国又跳槽到了楚国。在楚国,他也没得到重用,这时,他说出了我思用赵人,可惜,为时晚矣。最后,廉颇老先生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客死在异国他乡。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记廉颇、赵奢、李牧、蔺相如四个人,以攻战取胜论,赵奢、李牧、蔺相如三人皆在廉颇之上,司马迁以廉颇为记叙之首,并非是因他功勋最著,而是因为廉颇居赵为官时间最久,以他为主线便于叙述赵史,以补《史记·赵世家》之简约。

作为艺术形象的廉颇,可以保留其光辉,但是对于历史的廉颇,必须要实话实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