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敬事而慎终 故君子远行之观其行,近之关其敬什么意思? 要害要这句话的全文, 出自哪本刊物? 越详细越好!谢谢!
故君子远行之观其行,近之关其敬什么意思? 要害要这句话的全文, 出自哪本刊物? 越详细越好!谢谢!
故君子远行之观其行,近之关其敬什么意思? 要害要这句话的全文, 出自哪本刊物? 越详细越好!谢谢!
原句出自【庄子·杂篇·列御寇】 中陈述孔子所说的【九征】九种御人之道识人之法
原文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焊。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一定周期,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有的人貌似老实却内心骄溢,有的人貌似长者却心术不正,有的人外表拘谨内心急躁却通达事理,有的人外表坚韧却懈怠涣散,有的人表面舒缓而内心却很强悍。所以人们趋赴仁义犹如口干舌燥思饮泉水,而他们抛弃仁义也像是逃离炽热避开烈焰。因此君子总是让人远离自己任职而观察他们是否忠诚,让人就近办事而观察他们是否恭敬,让人处理纷乱事务观察他们是否有能力,对人突然提问观察他们是否有心智,交给期限紧迫的任务观察他们是否守信用,把财物托付给他们观察是否清廉,把危难告诉给他们观察是否持守节操,用醉酒的方式观察他们的仪态,用男女杂处的办法观察他们对待女色的态度。上述九种表现一一得到证验,不好的人也就自然挑捡出来。”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出自哪里﹖
以下是 南怀瑾《论语别裁》关于这一段的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君子为其感到羞耻。“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出自《札记·杂记下》中的“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释义是:处于一定的职位,而没有在那个职位上所应该提供的意见,君子为其感到羞耻;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君子为其感到羞耻。
子思也曾说过:“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听其言,责其心,观其行,必求其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听取言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用途,观察行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功效
“君子无罪,怀璧其。”这句话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 原指财宝能致 祸。 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

《论语》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什么意思?
《论语》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语出《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原文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译成现代汉语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孔子的这句话极为精炼,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身居高位要时时刻刻反观其行.以避免失足之痛.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身居高位的人要时时刻刻注意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以避免因不慎而堕落或误入歧途。
失足:指举止不庄重;走路不小心而摔倒;因不慎而堕落、失节或误入歧途。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语出自《论语》“宪问篇”。有两种解释;
1、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耻,即是“耻辱”的意思。“言过其行”,说大话,却不能做实事。君子以“言过其行”为耻辱。
2、耻,不敢尽之意。过,欲有余之意。全句意为:君子说话不能太绝,做事要留余地。
这句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谢谢
屈原《天问》:问天何寿?问地何极?人生几何?生何欢?老何惧?死何苦?情为何物?人世何苦?苍生何辜?
天永寿,地无极,人生数十载,为何而死,死虽无所惧,人死亲人悲!殊不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天亦无所辜,但看人己想…如若实寻死,但作枉为人!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解释与感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学而》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感悟】当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能尽孝,当父母离世后,我们依然可以尽孝。父母生前的居所,我们可以继续住下去 缅怀他们。父母喜欢的家具陈设,可以继续使用。父母生前资助的亲友,可以继续资助。父母生前的朋友来家里,必像我父母在世时一样对待他们。凡与父母有关的,我对他、她、它,必有与和父母一样的感情。双亲在世时,我们能尽孝,不在了,不也一样尽孝吗?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