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平乐钢琴谱 《清平樂》人物譜之夏竦:這個討好韓琦的胖子,還是很有才的

火烧 2022-09-10 10:06:17 1035
《清平樂》人物譜之夏竦:這個討好韓琦的胖子,還是很有才的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右司諫韓琦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一份奏章彈劾宰相王隨、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四人庸碌無能,大宋絕不能「
清平乐钢琴谱 《清平樂》人物譜之夏竦:這個討好韓琦的胖子,還是很有才的

《清平樂》人物譜之夏竦:這個討好韓琦的胖子,還是很有才的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右司諫韓琦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一份奏章彈劾宰相王隨、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四人庸碌無能,大宋絕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毀壞」。
宋仁宗聽取了韓琦的意見,當天就將這四人同時罷職,這就是宋人熱議的「片紙落去四宰執」。
《清平樂》中講到散朝之後,夏竦追上韓琦,誇讚他的戰鬥力指數前所未有的爆棚:「片紙落去四宰執,必可載入史冊的呀。」
看看話不投機,韓琦冷言冷語帶搭不理的,夏竦又換了個法子跟他套近乎:「前幾日我得了幾片殘簡,上面有幾個字,折磨得我都快魔怔了,我遍查古書,可是還是沒有……」
夏竦想說韓司諫你學識淵博,啥時候抽空幫著看看唄!沒想到話沒說完,韓琦就板著個俏臉,極不耐煩地揚長而去。
這段表面看是韓琦對夏竦的不屑,其實還說了夏竦的一個愛好。
夏竦自小聰明好學,以文學起家,有名一時,「自經史、百家、陰陽、律歷,外至佛老之書,無不通曉」。
被古字「折磨得我都快魔怔了」這句可不是編劇隨手寫的,有所本。《宋史》說夏竦「多識古文,學奇字,至夜以指畫膚」,他平素愛研究古文奇字,碰上參研不透一時認不出的,往往食不知味寢不安枕,有時候晚上睡覺時還在身上比劃著琢磨。
《宋史》依據的是宋神宗朝宰相王珪的祭文《夏文庄公竦神道碑》:「祥符中,郡國多獻古鼎、鍾、盤、敦之器,而其上多科斗文字,公乃學為古文奇字,至偃卧以指畫侵膚,其勤若此。」
類似這樣的小細節,在《清平樂》中數不勝數,至於觀眾能看出多少,那就看個人的造化了。有的,看個熱鬧;有的,會心一笑。
在這個在這個資本為王,電視劇已經進入集體弱智的時代,還能有這麼一群人,能這麼樣的堅持精耕細作,讓人感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堅持,我們才可能看到更多品質精良的東西。
「蒙你不棄,幸何如之」!
關於夏竦討好韓琦這段,是編劇對他的一種看法,雖然愛耍心機,但夏竦卻未必能幹出這種低三下四的事。
王珪《夏文庄公竦神道碑》中說夏珪就因為自視甚高,很少高看他人,所以才人緣不好。
不過身居高位,夏竦也不翻著白眼自傲,基本是不卑不亢。「公自以材器高,未嘗過許人,故士大夫遙生憚疑,而少己附者。公居亦防畏,不敢以貴執自安也。」
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九月,夏竦奉旨監修黃河,老頭兒親自在河堤上冒雨指揮,受涼一病不起。回京師養病期間,仁宗派了御醫去給他醫治,還親自探病。
夏竦死後,仁宗準備贈謚號「文正」,然而司馬光、劉敞等人堅決反對,言「世謂竦姦邪,而謚為正,不可」。仁宗沒辦法,最後改成了「文庄」。
南宋史家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說「大臣之謚極美者有二,本勛勞則忠獻為大,論德業則文正為美」,「文正」,這是文官死後都希望得到的謚號,范仲淹就是「范文正公」,曾國藩是「曾文正公」,司馬光死後也是謚號「文正」。
在唐朝和宋初時是「文貞」,魏徵就是「文貞」,因為宋仁宗叫趙禎,為了避諱,「文貞」就不能用了,「文正」最熱門。
老宰相張知白去世後謚「文節」,御史王嘉言認為他「守道徇公,當官不撓,可謂正矣」,可謚「文正」,最終沒能更改。
夏竦這回正相反,「文正」沒當成。
「正」有「內外賓服」、「清白守潔」、「直道不撓」、「誠心格非」、「心無偏曲」、「守道不移」等義,未必有那麼多人真在意,「正」字的字面意義就足夠了。「忠」也好,「庄」也罷,都不如「正」來得直接全面,一身正氣,啥都包括了。
仁宗對夏竦的印象都不錯,想謚「文正」,對夏竦一生的評價很直接。
慶曆七年(1047年),仁宗擬升夏竦為宰相,最終因為反對的太多而作罷,「乃復以為樞密使,進爵英國公」。
同時還御書飛白「忠信」賜之,安慰他雖然說你壞話的人多,不過就算全世界都跟你為敵,朕挺你!「為時謗傷者甚眾,而朕獨知卿也」。
這是王珪碑文中的說法,《宋史·王珪傳》說王珪有個綽號是「三旨相公」,此人一向無主見,只知上殿「領聖旨」、面聖「聽聖旨」、下朝「得聖旨」,就憑著這套全活兒,在朝中混得舒舒服服,「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無所建明,率道諛將順」。
王珪這是應宋神宗的要求寫的碑文,應當說他對夏竦的評價,是神宗也認可的。從真宗、仁宗到神宗,對這位臣子的評價都挺正面。
而《宋史·夏竦傳》的評論相反,將夏竦與王欽若、丁謂並列為奸相,「世皆指為姦邪」,說他好色、好財、好權。《清平樂》中夏竦的形象,據《宋史》多一些。
對夏竦的評價,向來兩極分化,北宋的官員最愛用「君子」、「小人」來互懟,但恰恰最難用「君子」、「小人」來衡量,也正是這幫人,仁者見仁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