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北京城是谁设计的 百年前外國人航拍下的北京城,你一定沒有看過,來看看吧

火烧 2021-12-11 00:51:13 1067
百年前外國人航拍下的北京城,你一定沒有看過,來看看吧 圖為1900年北京正在準備升空的熱氣球,邊上除了放氣球的隊伍外還有圍觀的北京城百姓。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陷清朝廷的都城北京,當時八國聯軍

百年前外國人航拍下的北京城,你一定沒有看過,來看看吧  

明北京城是谁设计的 百年前外國人航拍下的北京城,你一定沒有看過,來看看吧

圖為1900年北京正在準備升空的熱氣球,邊上除了放氣球的隊伍外還有圍觀的北京城百姓。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陷清朝廷的都城北京,當時八國聯軍中的法國軍隊攜帶來了當時的新鮮事物-偵察氣球。當時熱氣球下面有個吊籃,裡坐著一名拿著相機的法國軍人,通過熱氣球升到高空,他用相機俯拍了這些北京城照片。

圖為俯拍蠶池口教堂周邊景觀,它的上方建築為中南海紫光閣。清同治三年(1868年),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築,由於蠶池口臨近皇家禁地,高大的教堂鐘樓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不悅,經過與羅馬教廷和法國政府的交涉,教會同意將教堂遷往西什庫,由清政府出資修建新的教堂建築,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新式建築正式落成(也就是西什庫教堂)

圖為高空俯拍的北京西什庫教堂。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15日傍晚,由端王載漪所率領的一隊義和團開始進攻西什庫教堂。6月17日起,清軍也參加了進攻,圍攻2個多月都沒有攻下,可見當時清軍的戰鬥力真的很差。同年8月16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組建了專門的解救隊,才將轟動一時的西什庫教堂事件告終結。庚子議和後由清政府賠償出資重修了損毀嚴重的西什庫教堂建築,形成了如今的西什庫教堂的建築群。

圖為俯拍北海周邊,圖中左上為景山,右上為紫禁城,中間大橋為北海大橋。北海大橋原名金海橋,又叫御河橋、金鰲玉蝀橋。北海大橋靠在團城旁邊,是中南海與北海的分界橋。橋為九孔連拱石橋,明清時期稱金鱉玉蝀橋,由於石橋兩端立有牌坊,東邊牌坊日金鱉,西邊牌坊日玉蝀,故名金鱉玉蝀橋,是北京市城區內最大的古石橋。

圖為俯拍北海公園白塔周邊景觀。白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 ,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塔高35.9 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圖為俯拍北京景山周邊景觀。景山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的御苑,曾是全城的制高點。明朝興建紫禁城時,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稱。由於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軸線上,又是皇宮北邊的一道屏障,所以,風水術士稱它為 "鎮山"。這座小山最為人熟知的故事是明朝崇禎皇帝在景山上的一棵槐樹自縊殉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