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什么时候被英国殖民的 英屬印度在英國退出後本來有希望實現統一,爲何分成了兩個國家?
英屬印度在英國退出後本來有希望實現統一,爲何分成了兩個國家?
南亞大陸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稱爲英屬印度,在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英屬印度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又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孟加拉國。
對於印巴分治的問題,很多人將其歸咎於英國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但是實際上英國是遵循了當時英屬印度內部政治勢力的意願,才同意將英屬印度殖民地分爲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英國殖民南亞地區近200年,整個南亞在歷史上基本處於邦國割據狀態,英國人採用武力征服、威逼利誘等方式完成了南亞大陸形式上的統一,至少在名義上統一在英國女王之下。但是,英國實際上直接控制的地區只佔英屬印度的五分之三,其餘的主要是以王公土邦的形式存在,這部分土邦只是名義上歸順英國女王,實際上還是各自爲政。
英國殖民南亞,對於整個南亞大陸來說,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將自己的政治制度、語言、管理方式等帶到了南亞,促進了南亞地區的發展。但是英國也不是慈善家,根據國外學者最新的研究結果,英國在1765年至1938年間通過稅收、戰爭等方式從印度地區總共掠奪了近45萬億美元財富。這也說明英國的強大是建立在對殖民地瘋狂掠奪的基礎上,一旦英國的殖民體系崩潰,英國也將隨之衰落。
近代,隨着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印度地區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起義、遊行抗議活動也層出不窮,這給英國殖民當局造成巨大壓力。這其中就形成了以甘地爲首的國大黨和以真納爲首的全印穆斯林聯盟,這兩個政黨成爲英屬印度當時兩支主要的政治力量。甘地領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採取同英國殖民當局不合作的方式爭取民族獨立。甘地力主維護整個南亞大陸的統一,但是以真納爲首的全印穆斯林聯盟卻不這樣想,真納並不想同甘地的國大黨合作,而是主張建立一個全部由穆斯林組成的伊斯蘭國家。
1944年9月9日至27日,甘地和真納在孟買馬拉巴爾山真納的住宅中舉行了14次會談,主要目的是就建立一個統一的印度進行磋商,但是最終也沒有達成維護整個印度大陸統一的協議。甘地還因爲與穆斯林尋求合作,被激進的印度教徒刺殺。
二戰中英國遭到德國的沉重打擊,英國的殖民體系也日趨崩潰,英國已經沒有能力繼續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了。英國殖民當局也曾同印度的各個政治勢力接觸,就印度獨立的形勢進行探討,主張印度作爲一個聯邦制的國家留在英聯邦內,各方組成臨時政府。英國的建議獲得國大黨的支持,但是並沒有獲得全印穆斯林聯盟的支持。這纔有蒙巴頓的印巴分治方案,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對於王公土邦可以自己選擇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
其實在當時印度大陸是有可能實現統一的,但是由於各方政治勢力爲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綁架了整個印度,使印度大陸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南亞大陸錯失了實現大一統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