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千古隆中对 只相当于愿景图的《隆中对》,堪称史上最牛的投标书?

火烧 2021-07-23 23:07:28 1072
只相当于愿景图的《隆中对》,堪称史上最牛的投标书?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 作者
千古隆中对 只相当于愿景图的《隆中对》,堪称史上最牛的投标书?

只相当于愿景图的《隆中对》,堪称史上最牛的投标书?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 作者:刘宏宇 估计,一看这个长长的标题,穿唐装留胡须摇羽毛扇的诸葛亮铁粉们,就该骂街了。当然,前提是,这些行为艺术家们,得能看得懂这个长长的标题。 什么愿景图?什么投标书?不明明是三足鼎立的战略吗? 非要说是战略,也不是不可以。就好像,今时的诸葛亮铁粉们,非要把叫做唐装其实是满族服装托生而来的那种样式的衣服当作冒充诸葛亮的行头,硬要说不行,也似不那么妥。 但战略的表征下,《隆中对》具有两个本质属性:一是诸葛亮给刘备量身定制的愿景图;二是诸葛亮给自己准备的、唯一针对刘备的投标书,也可以叫报价书。 为什么这么说?且容细禀—— (一)《隆中对》包含的要件及其投标书属性 关于刘备,3个要件: 1.天时、地利、人和,刘备可以并且也只能占人和。 2.联吴拒曹,保守荆州。 3.背靠荆州,取西川而据,以荆州为出发点,攫取中原。 关于诸葛亮,《隆中对》似乎没显露出任何要件,但只是没明说而已——在针对刘备的所有要件中,都暗含不言而喻的先决条件,就是:这一切,都要靠我诸葛孔明来帮您实现。 所以说,本质上讲,《隆中对》,是诸葛亮向刘备推销自己的投标书,或说报价书。 老板,您需要知道的是自己的优势,您需要告诉我的是您到底想要什么。余下的,比如怎么去得到想要的,是我的事…… 类似这样理念,差不多在所有可能相关的现代管理学论调中,都找得到,丁点儿不新鲜! 老板,一般来讲,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不然也当不了老板。相对应地,老板,通常来说,对自身的优势劣势,认识得并不全面,甚至谈不上清醒。跟老板谈,优势可以敞开说,劣势就得含着点儿,等于告诉他,除了我指出的您的优势,其他方面,您都是劣势。 接下来,要就着那么那么多、那么那么要劲儿的劣势们,给老板一一找台阶下,让他明白,那些基本上都是先天的问题,并不怪他。 然后,不管怎么,让老板知道——您需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劣势们怎么规避、怎么弥补、怎么转化为优势,是我的事儿。 (二)《隆中对》的愿景图属性 如上述,《隆中对》表述了针对刘备的3个要件,全部成立并且全部顺利保有、实现的话……就——怎么怎么怎么。这个,大差不差地,跟资本主义发展到极限会被革命推向共产主义的论断,可堪一比,理论上正确,但也只是理论上。物理学里有个术语,叫做理想状态——理想状态下,平面运动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其实……很类似吔! 所谓愿景、愿景图,大抵是基于理想状态的,跟依存于现实情境和条件的规划、战略规划,不敢说就是两码事,但肯定存在明显的、巨大的、相当程度上不可逾越的差距。 比如说刘备的这个「 ”人和”,怎么保持并且发扬光大呢?占据荆州,就要伤害刘表;取西川,就会伤害刘璋。刘表刘璋都是刘备认定的宗亲,伤害了宗亲,刘备「 ”仁义”的标签就泼粪了,那……人和——人和?呵呵…… 三大要件的基点——人和,跟与之共存的两大战略步骤之间,存在着相互瓦解式的矛盾,《隆中对》这幅愿景图,没什么补充的话,也就是当画儿看看,高兴一盏茶工夫。 因为一直把诸葛亮误会成了布衣,后世以之为楷模的一代代布衣书生们,不遗余力、前仆后继、不嫌牙碜地,无限美颜放大这莫须有的高兴的一盏茶工夫。 这一盏茶工夫里,年逾不惑、屡战屡败、昏头转向的刘备,可能真的有茅塞顿开的快感。但笔者认为,这份快感,仅限于「 ”终于有人帮我厘出头绪了”的平台期。 笔者进一步认为,真正让刘备「 ”买进”诸葛亮这个人的根本原由,未必是、至少不主要是,这幅愿景图,而更可能是两个很实际的现实难点: 第一,诸葛亮的家族跟江东孙吴集团的关系,可以使得刘备自己或许也想过却因为没途经而自动跳过的联络孙吴的战略步骤,成为可选项。 第二,比第一还现实,就是借助诸葛亮的新头脑及其远胜于刘备集团中任何一人的对荆襄区域的了解,在被荆州蔡氏追杀的窘境中,谋求继续寄居乃至长久立足荆襄。 由此,推想地,或许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就是刘备把诸葛亮请出山,更是想要打破现实的危局。至于以后,他并没多想。诸葛亮处心积虑筹谋并以「 ”三顾”吊足胃口的大策,在刘备的考量中,被摆在「 ”来来看,到时候再说”这样子的位置或说地位上了。 (三)《隆中对》作为愿景,更是诸葛亮的而不是刘备的 从《三国演义》小说对《隆中对》的描述、渲染以及后续相关的或者具有呼应性质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对于上述刘备的「 ”人和”优势与占据宗亲地盘(荆州、西川)之间的矛盾,诸葛亮表达出类似这样的意思:刘表并守不住荆州,刘璋也并守不住益州(西川),这两块地方,迟早会易主…… 注意——迟早——时间问题。结合诸葛亮有关「 ”以待时变”的话,会得出理解:占据荆州、夺取西川,都还有不知道多长或者多短的一段路要走。 《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大约27岁,刘备已经差不多要45岁了。将近18岁的年龄差,就是现在,也不在一个辈分上。 不敢说,诸葛亮的愿景图,不都是为刘备描画的,而其中必然加入了为自己描画的部分;正如也同样不敢说不是这样。毕竟,18岁,他们宾主的年龄差距,在当时来讲,等同于很多人的「 ”毕生”。 向刘备亮出《隆中对》及其要件时,诸葛亮是否已经设想到:刘备并达不成这个愿景,后面,才更是我应该并且可以发挥作用的时期? 这么想、这么说,像有点儿腹黑。可实在挥之不去,因为一句话,诸葛亮自己说的一句话——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爼。 作为不那么迷信权威的今人,笔者实在难辨,这话里,到底是遗憾多些,还是抱怨多些。 (四)《隆中对》作为投标书,绝对史上最牛 以笔者粗浅见识,《隆中对》作为留存的文字,见诸于后人的著述,并且在这些著述中,都没提到是从什么地方援引、摘录的,当然也更就没提到是从诸葛亮的什么文献中援引、摘录的。也就是说,被后世传颂成改天换地、鼎定天下的《隆中对》,其最初态,不是文字,而只是交谈中的一番言论,也可以叫一通喷。 今天,任何投标书,哪怕标的只是改建个公厕,都必须行文,还得按既定的格式。而一千八百年前,年轻的卧龙先生一通喷,就得到了一个不同于任何人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想不「 ”闻达于诸侯”都不行的高端平台,从而获得了在宝马车里哭的机会。当真牛得不服不行! 当然,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绝然硬道理——有了平台,没有真才实学,肯定被炒;有真才实学,不尥着蹶子玩命干,也无法证明自己。 作为老成练达的政治家,被文学和通俗艺术形容得和善、仁慈、有点儿笨笨的刘备,跟曹操、孙权一样,都不会真正相信一个「 ”外人”——从《隆中对》开始,或者再早点儿,三顾茅庐的第一顾开始,到白帝城托孤,刘备、诸葛亮,君臣宾主,貌似江山美人,实则——借用金庸先生的话——你捅捅额的穴道,我捅捅你的穴道。那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讲故事的,是这样讲:刘备,出身正统,生不逢时,但德仁贤明,以至于「 ”得一而安天下”的卧龙凤雏,都成了他的谋臣,于是,由此二人辅佐着,得以立国、称帝,成就大业。 潜台词:德仁贤明,吸引了卧龙凤雏;卧龙凤雏,成就了蜀汉和昭烈皇帝刘备。 讲故事的,都不是帝王。帝王不讲故事,至少不给除了儿子之外的别人讲。因为那些故事,说不出口。不是帝王,甚至连卿大夫都不是而更可能只是一介平民的讲故事的人,希望是臣成就了君,国士成就帝王。好像这样一说,那份成就里,就也有了自己的一份、一小份、一小小小小小份…… 其实,更可能是「 ”真相”的「 ”其实”,或许正好相反——因为刘备标榜正统、演示德仁、辐射贤明,满足了卧龙凤雏之流的「 ”进取心”,从而凝聚了他们在身边;又用独特的领导力,使得他们尽量发挥、持久尽忠,以至于留下千古赞誉……从这个链条看,倒是刘备成就了卧龙凤雏。如果没有他给的平台,卧龙凤雏,充其量,也就是只有名字的传说。 如此说来,《隆中对》,这个口头形式的投标书的主被动双方,胆子都够肥的。 不管它实际上是什么成色,能存在于胆子如此肥的宾主二人之间,也都绝对是牛的不要不要的!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 ”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点一下文末「 ”在看”。 历史文化类投稿邮箱: 小说散文类投稿邮箱: 顾问:朱鹰 、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大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