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康乾盛世为什么没有雍正 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無存在感,除自身存疑太多外,還被乾隆大做文章

火烧 2023-04-13 04:44:46 1066
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無存在感,除自身存疑太多外,還被乾隆大做文章 向敬之康乾盛世,本該是康雍乾盛世。近代日本清史研究名家稻葉君山在《清朝全史》第四十六章中有云:雍正“帝承康熙疏節闊目之後,稍加清理,遂創定

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無存在感,除自身存疑太多外,還被乾隆大做文章  

向敬之

康乾盛世,本該是康雍乾盛世。

近代日本清史研究名家稻葉君山在《清朝全史》第四十六章中有云:雍正“帝承康熙疏節闊目之後,稍加清理,遂創定清朝財政之基礎,至後日盛運期之財政,實帝之所賜也。譬如農事,康熙為之開墾,雍正為之種植,而乾隆得以收穫也!”

康雍乾三代國力,相輔相成!

承上啟下、至為關鍵的雍正,卻被後來嚴重忽視,乃是有不少歷史賬沒有算清。

一、在位時間太短。

自太祖努爾哈赤於1616年建國伊始,傳承十二任皇帝(大汗)。雍正在位不足十三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僅長過了太祖的十一年、咸豐的十一年及宣統的三年。

宣統少不更事,未行實際統治。太祖建國前,已頒定國政、自稱國主十餘年。雍正四十五歲登基,過渡政治環境不穩定,亦乾綱獨斷,不意死得突然,堪為暴卒。

相較於康熙與乾隆各自在位時間超過六十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零十月;乾隆在位六十年零四月,實際執政達六十三年有餘),雍正在整個康雍乾時代一百三十四年(1661—1795)裡,主政時長不到十分之一。

雍正被康乾的光亮遮掩,如同前明,嘉靖在位四十五年,萬曆在位四十八年,雖政績不斐然,但皆以長達數十年的懶政,遠比夾雜在他們之間、推行隆慶新政的明穆宗朱載垕要出名得多。

二、負面影響太多。

在傳統意識和仇滿情緒中,雍正以殘暴寡情而著名。

他的得位,有清版燭影搖紅的可能。傳說康熙在暢春園病重,雍正就進一碗人蔘湯,不知如何,康熙皇帝就崩了駕,皇上就登了位。

雍正在做皇子時,雖然爵封和碩雍親王,但並不深受康熙的喜歡。康熙多次在夏秋之際外巡塞外,帶走了皇太子胤礽和皇長子胤褆,留下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處理京師事務。胤禛後來奉命參決政務,也是長期排名在胤禩之後。

康熙在四十七年九月、五十一年十月,兩度廢黜太子胤礽後,祕密實施建儲計劃。雍正明裡談禪論道、韜光養晦,實則努力爭取、結黨謀私。然而,康熙給滿朝王公大臣感覺是,對皇十四子胤禎寄予厚望、授予軍權,而對辦事果斷、頗有心計的皇四子胤禛並不屬意。

胤禛即位突然,連其生母德妃烏雅氏都不敢相信大行皇帝選擇了她的兒子雍親王為繼。雍正“聞之驚慟,昏僕至地”(《大義覺迷錄》卷一),似乎他很被動。

雍正成為新帝,皇室成員表現異常冷漠。雍正四年正月,嚴懲允禩時,有一條罪名:“迄今三年以來,諸位母妃未曾遣人至朕前一問起居。諸位母妃深居府中,一切皆諸王主持,此必允禩從中阻擾,諸王亦遂觀望不前耳。”(《清世宗實錄》卷四十)諸母妃不派人向新君問安,讓雍正十分尷尬和忿恨。

雍正極力籠絡的首席總理事務王大臣、和碩廉親王,讓雍正感嘆“若肯實心任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清世宗實錄》卷三十一,雍正三年四月癸未),承認他與自己“能與相當”(《上諭內閣》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但還是惱怒於其不歸附自己,而對其及其支持者、同情者展開了一系列嚴厲的打擊。

允禩被議罪四十款,允禟被議罪二十八款,允禵被議罪十四款……諸兄弟,天潢貴胄,卻或長期拘禁幽所,或論死亡於非命,不少皇子王孫被開除宗籍。

昔日,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嫡,明成祖以靖難一役篡奪侄皇帝的龍椅,滿是大規模的暴力殺戮,但他們以明君傳世。然而,雍正帝以不流血的即位,卻揹負了謀父逼母、弒兄屠弟的滾滾罵名。

湖南士子曾靜派人前往西北,策反寧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嶽鍾琪不成功後,被擒。雍正為自證清白,特地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命曾靜師徒到全國宣講。

他沒想到,事先曾靜為之總結的十大罪名,還是流傳後世。乾隆上臺後,立即斬殺曾靜師徒,禁燬雍正的自白書。

三、祕密建制不斷。

雍正治世,多以祕密行事,如祕密建儲、設立軍機處,以及進一步擴大密奏制度、組織推行特務政治的粘杆處(即傳說中的“血滴子”)祕密監控滿朝文武,以緊張政治和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反對者和不法官員,久而久之,不免留下非議。

康熙晚年畫像

他困於康熙後期“九子奪嫡”的亂象,即位伊始,便考慮繼承者人選,在元年八月擬定皇四子弘曆為儲君,肇啟祕密建儲制度。他對外不公開建儲物件,皇三子弘時跳出,與允禩集團成員往來密切,結果被雍正廢黜宗籍、祕密處死。

他重用非舉人、進士出身的官員為督撫要員,不唯資歷論、學歷論,引發了廣大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官員強烈不滿。

王公和士人宣洩不滿情緒,不免留下文字或製造謗詞。

四、乾隆抬高自己。

雍正給年貴妃所生子取名:福宜、福惠、福沛,有意不同於康熙指定的弘字輩:弘暉、弘時、弘曆……年氏初為雍王側福晉,入府較晚,但在雍正即位時,被封為貴妃,僅次於皇后。皇后烏拉那拉氏所生嫡長子弘暉幼殤,而年妃在卻不斷地生育。

妹因兄貴。年妃之兄年羹堯為雍正帝倚重的重臣,官拜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爵封一等公,加官太保,位高權重,雍正與之約定要做千古榜樣。另外,他們的父親年遐齡,以康熙朝總督榮休,被雍正進爵一等公,加太傅。

生母等級與外家威勢,足以讓雍正考慮過改立年妃生子為儲。不過,乾隆不會讓這些可能存在於史料中。

畢竟年羹堯倒臺自裁,年妃及其諸子短命,成就了弘曆的洪業。

乾隆即位後為自己入承大統做盡文章,讓不少人認為康熙選擇雍正,是因為看中了好聖孫弘曆。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康熙彌留之際,召首輔馬齊說:“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吳晗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第十一冊)“胤禛第二子”即弘曆,被齒序第四,卻因老大弘暉、老二弘昀早逝,而重新順序第二。

《清史稿·高宗本紀一》亦云:乾隆“隆準頎身,聖祖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受學於庶吉士福敏,過目成誦。復學射於貝勒允禧,學火器於莊親王允祿。木蘭從獮,命侍衛引射熊。甫上馬,熊突起。上控轡自若。聖祖御槍殪熊。入武帳,顧語溫惠皇太妃曰:‘是命貴重,福將過予。’”

乾隆帝

乾隆粉飾的史料,遙相呼應異域傳聞。

生於乾隆四十一年的第八代禮親王昭槤,也在《嘯亭雜錄》卷一中專門寫道:少年弘曆“天資凝重”,六歲能誦《愛蓮說》,被巡幸雍王府的康熙帝發現,高興地說:“此子福過於餘。”康熙將他接進內廷,朝夕教養,“過於諸皇孫”。

弘曆扈從參加木蘭秋獮,康熙一槍擊倒一熊,命弘曆補射,好成就其“初圍即獲熊之名”。孰料,大熊突然立起,弘曆臨危不懼,康熙迅速將其槍斃。

聖祖識純皇,顯得很神奇。

康熙以此為弘曆之福,“由是益加寵愛,而燕翼之貽謀因之而定也”。燕翼者,即為子孫謀劃。昭槤之意,康熙在六十年秋就看中了十歲的弘曆,擬定隔代儲君。

若真如此,康熙如此深意,必為內外盛傳,哪還有雍正即位不正的諸多疑點,雍正又何須弄出一項祕密建儲行動暗定儲君?

雍正以短暫的十三年,為康乾盛世夯實了基礎、搭建了骨架、充實了內容。

康乾盛世为什么没有雍正 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無存在感,除自身存疑太多外,還被乾隆大做文章

清史大家蕭一山以“文景之治”的景帝喻雍正,說:“清室之基礎,至此乃大定焉。康雍兩朝,其治術正相反;然天下之事務,惟相反者乃能相成。乾隆極盛之世,即兩朝相成之結果也。玄燁性情施治,頗似漢文帝,而胤禛則景帝也。”(《清代通史》捲上第六篇《康雍時代之武功及政教》)

康熙前期統一全國做出巨大貢獻,後期困於諸子紛爭,吏治廢弛,綱紀混亂。雍正及時整肅吏治,嚴查虧空,充實國庫,僅各地上交的糧食,積貯可供二十餘年之用度。

雍正即位時,國庫僅存白銀八百萬兩,而在短短的十三年,“躬行節儉,外整吏治,一時國庫所積至六千萬兩”(稻葉君山《清朝全史》第四十六章)。即便經歷了長達數年的準噶爾戰事,也留給了乾隆二千四百萬兩的“驚異之富足”。

然而,乾隆效法皇祖康熙為,一度廢止包括軍機處在內的雍正多項改革,後來逐一恢復,卻掩蓋了雍正留下的榮耀。

康乾盛世,盛名流遠。雍正被忽視,卻是一種遺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