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珍珠为什么离开李俶 李俶与沈珍珠的历史,历史上广平王李俶的皇后是沈珍珠吗
李俶与沈珍珠的历史,历史上广平王李俶的皇后是沈珍珠吗
历史上广平王李俶的皇后是沈珍珠吗
历史上广平王李俶的皇后(睿真皇后)是沈氏,但是具体姓名不详。
唐代宗睿真皇后,唐德宗生母,唐代宗为皇长孙及广平郡王时的妾室,名份不详后被其子追封为睿真皇后,沈姓,名字不详,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氏,官宦出身。开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身份被选进东宫,太子李亨将沈氏赐给当时的皇长孙李俶(后改为李豫)。742年为15岁的李俶生下长子,即日后的唐德宗。
扩展资料:
睿真皇后民间流传:
(1)当代观众对于睿真皇后的了解,多来源于电视系列剧《珍珠传奇》(1989)(施思饰)中的描述;尤其是片头曲《望断西京留传奇》中的歌词,“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慧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
(2)现在一些观众对沈珍珠的了解还来源于《大唐荣耀》(2017)(景甜饰);插曲及片尾曲《唐韵》中的“墨浓映画眉,朱红落点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睿真皇后
历史上李俶爱不爱沈珍珠,求解(
历史上,李豫是爱沈珍珠的,但是直到自己被立为皇太子,沈珍珠仍然没有名分,想必,李豫还只是无权的太子,自己说了也不算,而应有皇帝说了算。唐朝从建立之初,皇太子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位置,李豫的父亲就是从太子之位越过父亲唐玄宗自己即位的,因此太子名气虽大,此时却无实权,李豫应该有自己的无奈。
沈珍珠的结局既很清楚,又是一个迷。说很清楚,是因为沈珍珠是唐德宗李适的母亲,被封为睿真皇后(追封),皇帝的母亲,出身和重要经历都有史书记载。说是个谜,是因为沈珍珠自从与李豫(唐代宗)生下李适之后,唐王朝正在经历最大的动 乱——安史之乱。而沈珍珠就是在安史之乱的后期失踪的。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李亨、李豫、李适都在其中,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 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757年,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沈珍珠之子德宗李适在位26年而崩,其长子顺宗即位并于七月后驾崩,由其长子宪宗即位。此时,寻访沈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仍无音讯,有司建议予以停止,同时发诏,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历史上李俶和沈珍珠有女儿吗
没有女儿,只有一个儿子。
睿真皇后,沈姓,名字生卒年不详,沈珍珠一名为影视剧创作。吴兴人氏,开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太子宫,被赐予当时为广平王的唐代宗,天宝元年(742年),沈氏生下儿子李适(唐德宗)。大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李亨、李豫、李适自然都在其中,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李豫即位后,于广德二年(764年)立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同时下诏寻找沈氏。虽派人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 唐德宗时期经常有人声称自己是沈氏,比如有个尼姑就曾谎称是太子之母,但后来都发现是冒名顶替。 大历十四年(779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睿贞皇太后”,在含元殿具册`立牌`上皇后朝服,李适亲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 为了寻找生母,德宗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同时对沈氏家族大加封赠,以期母子团聚。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传来,沈太后在洛阳找到了,长安城中一片喜悦。然而,很快就证实所谓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养女,因为年纪相貌酷似沈氏并与之在宫中有所接触,诱于名利而行冒充之举。 德宗左右都很气愤,纷纷请求对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还对身边的人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从此之后,冒名者越来越多,然而,终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长子顺宗即位并于七月后驾崩,由其长子宪宗即位。此时,寻访沈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仍无音讯。 有司建议予以停止,同时发诏,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历史上李俶真的喜欢沈珍珠么
不是啊,他们叁随同一时代,但不是师傅徒弟关系啊,李叔是唐朝皇室(即后来的唐代宗,改名李豫),李白是唐玄宗朝的诗人,沉醉于诗酒,并有拳拳报国之心,但朝廷始终不重用他,然而沉醉于诗酒,不问世事。(李白没有徒弟)。广平王李叔在乾德元年继位(763年),那时李白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历史李俶是不爱沈珍珠的,为什么作者要改写历史
历史上的沈珍珠与李豫珍珠是因为为唐玄宗选秀而进宫,与皇太孙李豫结为夫妻,安史之乱暴发,沈珍珠未能逃走,长安攻陷时她不知所踪,后来太子与郭子仪收复洛阳,在洛阳宫中见到珍珠,两人倍加恩爱,因为军事上的需要太子与珍珠不得不再次小别,谁知这一别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不久洛阳被史思明攻陷,珍珠再次失踪,再没有出现过。太子当了皇帝后,遥立珍珠为后,而且他也只有这一个皇后,也一直在寻找珍珠的下落。 史书上的记载,李豫十分宠爱沈氏,与沈氏失散后,多年来冷淡其他姬妾,直到出现了独孤贵妃。如果不是对沈氏情深意重,也不会立李适为储君。李适成为皇帝(唐德宗)以后,全天下地寻找生母,却一次次的失望,沈氏如果万幸没有死在战乱中,很可能被人带到遥远的国度,听不到儿子伤痛的呼唤。“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李适始终记得幼年时母亲给自己削水果,削伤了手指头,并以此为特征,寻找母亲的下落。
历史上沈珍珠的生平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名字不详(相传名为沈珍珠,实则无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宦世家出身。
开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身份被选进东宫,太子李亨将沈氏赐给当时的皇长孙广平郡王李俶(后改为李豫)。742年,沈氏在长安皇宫大内的东宫为15岁的广平王李俶生下皇长曾孙李适,即日后的唐德宗,746年崔氏凭借杨家权势成为广平王正妃。
755年,安史之乱中玄宗仓皇出逃,广平王妃崔氏由于母家权势得以同玄宗出逃,而沈氏以及部分宗亲未能有幸随驾出逃。756年,李豫收复洛阳,于掖庭宫中见到沈氏,其收复北地重任在身,没有迎回长安,遂李豫将沈氏安排在洛阳。然而不想洛阳再次陷落,沈氏从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762年,唐代宗即位,同年收复洛阳,并未得到沈氏下落,因此下旨寻找沈氏。779年,唐代宗去世,李适继位为唐德宗,册封生母沈氏为皇太后,册封仪式上,德宗及大臣对着空气跪拜,可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朝臣都为之哭泣。
公元805年,沈氏的曾孙唐宪宗即位,追尊沈氏为太皇太后,上谥号为睿真皇后,认为沈氏己死,为其发丧,葬衣冠冢,神位主祔代宗庙。

扩展资料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在东都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叛军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复杂的原因以及出于对沈氏安全的考虑未能将其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据考证,沈氏族人于北周时由吴兴北迁至洛阳,故沈氏之前极有可能随家族定居于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而此时洛阳是一座空城,沈氏极有可能为了丈夫与儿子的前途故意出走,从此失踪。
李豫即位后,命太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与郭子仪李光弼共同领命收复洛阳。宝应元年,洛阳收复,但沈氏依然没有下落。唐代宗因此下诏寻找沈氏,虽派使者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在唐代宗永泰元年曾有寿州(今安徽寿县附近)崇善寺尼姑广澄诈称沈氏,经过有司检验其实广澄从前的身份是少阳院的乳母。
大历十四年(779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皇太后”,举办封册之礼在含元殿,好像皇太后亲自来临,李适亲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为了寻找生母,德宗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同时对沈氏家族大加封赠,以期母子团聚。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传来,沈太后在洛阳找到了,长安城中一片喜悦,唐德宗将其迎入东都上阳宫,派遣宫女百余人,怀着御赐之物到上阳宫供奉“沈太后”。然而,很快就证实所谓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养女,因为年纪相貌酷似沈氏并与之在宫中有所接触,诱于名利而行冒充之举。
德宗左右都很气愤,纷纷请求对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还对身边的人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从此之后,冒名者越来越多,然而,终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珍珠 (唐代宗睿真皇后)
历史上李俶到底爱的是沈珍珠还是独孤靖瑶
李俶爱的是沈珍珠。
爱上李俶之后的独孤靖瑶,为得到爱人不惜开始对视之为姐妹的沈珍珠施压,插足东珠夫妇恋情成了第三者,虽然逼走了沈珍珠,最终还是没能得到李俶的爱情。 皇后(222)广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