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努尔哈赤是什么地方的人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家是现在的哪个省

火烧 2023-03-19 08:29:16 1044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家是现在的哪个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家是现在的哪个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老家在现在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内。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也就是现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家是现在的哪个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家是现在的哪个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老家在现在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也就是现今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天命十一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扩展资料: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族。时值辽东大发水灾,粮食紧缺,饿殍遍野。见此情形,努尔哈赤决定祸水东引,将自己统治下的民怨转嫁于中原大明王朝,因此发布七大恨告天,八旗军队誓师后,即刻督师伐明,很快袭取了关外抚顺及其周边十几个大小城镇和四千多个村屯。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万历皇帝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加兵护卫京城,同时调集各处兵马和钱粮准备征剿,并发布告示悬赏抓获或击毙努尔哈赤者赏银万两,其以下八旗将官与部族首领按向下阶梯型赏金。

没多久,明朝调动十万大军,战将千员,分兵四路,雄赳赳、气昂昂的出了山海关直奔赫图阿拉杀来,恨不能秋风扫落叶般一举荡平这些关外异族。当时担任这次大军主帅的是混迹于官场三十余年,胸中实无半点指挥才能的辽东经略杨镐。

进入辽东后,他坐镇沈阳,将蓟门、山西、山东,朝鲜等地人马分作沈阳、开原铁岭、清河、宽甸四路,从西、北、东、南四个方向渐次向赫图阿拉合围杀去,并派人向努尔哈赤正式宣战,努尔哈赤闻讯,十分镇定。

当时后金军趁着西路明军主帅杜松半夜渡浑河时,突然决堤放水,瞬间淹死明军一千多人。杜松狼狈上岸后,分兵两处,一处设大营在萨尔浒山下,一处由他率领至吉林崖去攻界凡城。不想努尔哈赤的大军正在全力追击,先一举捣毁萨尔浒大营。

接着挥师界凡城,里外夹击,杀得明军落花流水,尸身枕籍,杜松也战死在乱军之中。正是努尔哈赤的运筹得当,将士凶悍,一上战场,无不以一当十。明军损失相当惨重,三天之内四个前线指挥官及大小将领三百多人战死,四万五千八百多士兵阵亡,骡马辎重、枪炮弹药更是丢弃无数。

而金兵据说死亡还不足二百人,此战后,明军士气动摇,一听金军消息都怕的要死,更别说前去征剿了。而努尔哈赤却大笑着亮出了后金的旗帜,牢牢抓住战争主动权,开始公开掠取明军关外土地,并放眼中原那座最为耀眼、最是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婆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九月二十七日薨,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追封其母为孝慈武皇后,谥曰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顺治元年九月,升祔太庙。康熙元年四月,将太祖谥由“武”改为“高”,即为孝慈高皇后;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祔葬福陵。子一,皇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

追赠旋夺孝烈武皇后/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贝勒满泰之女。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争议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病死说 病死说出自《清史稿》,据记载,在天命十一年七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 重伤致死 而重伤致死出自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据该书记载,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击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宁远战事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向努尔哈赤“致歉”(实为冷言讥讽),说“老将(按:指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按:指袁崇焕),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这时备好礼物和名马回谢,请求约定再战的日期,最后终于“因懑恚而毙”。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这位沙场老将终于郁郁而终。

但清史专家李鸿彬在《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一书中,却对努尔哈赤炮伤而死论者的关键证据《春坡堂日月录》提出了质疑,并提出第三种观点“愤懑致死”说。 疑点一:既然朝鲜译官韩瑗都知道努尔哈赤“先已重伤”,那么守卫宁远的最高统帅袁崇焕就应更加清楚,何况袁崇焕还曾派遣使臣前往后金营中察看过呢。如果努尔哈赤确实身负“重伤”,这当然是袁崇焕的特大功劳,也是明军的重大胜利,不仅袁崇焕本人,而且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将对此事大书特书,以便激励军民的士气。但是,无论是袁崇焕本人报告宁远大捷的折奏,还是朝廷表彰袁崇焕的圣旨抑或朝臣祝贺袁崇焕宁远大捷的奏疏,其中都只字不提努尔哈赤受伤之事,显然是后人附会之说。 疑点二:努尔哈赤战败于宁远,是1626年正月,至八月二十日死,其间八个多月。从大量史料记载看,在这八个多月中,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选披甲”,积极准备再进攻宁远,以复前仇。四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后方吃紧,这才回师沈阳。六月,蒙古科尔沁部的鄂巴洪台吉来朝,他亲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伤”之人。 因此,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有没有身受“重伤”,是不是“懑恚而毙”,很值得怀疑。 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一则由于宁远兵败,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历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心情郁忿;二则因为年迈体衰,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同年七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炮伤,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疗养。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于五日之后,八月十一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大妃乌拉那拉氏相见后,行至离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逝世。 1、爱新觉罗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姓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据《清太祖实录》记载,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之,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清朝在《清太祖实录》之后,官修的“会典”、“宗谱”、“通志”等,以及皇帝的御制诗文,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所编造的所谓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是说自己姓爱新觉罗。 2、“童”或“佟” 在明朝、朝鲜的文献记载中,努尔哈赤姓“童”或“佟”。 刚开始满洲并没有满文,当时明朝、朝鲜的官私书籍里,关于清朝先世的姓氏又是怎样记载的呢? 据阎崇年考证,明朝和朝鲜的文献均有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佟或童。努尔哈赤曾作为明朝的建州卫官员,先后八次骑马到北京向明朝万历皇帝朝贡。明人或明清之际的学者,做了大量的记载,都说努尔哈赤姓佟而且努尔哈赤曾同朝鲜打交道数十年,朝鲜文献也留下大量记载。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有如下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朝鲜国王回帖云:“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努尔哈赤禀”等等。 努尔哈赤自称姓佟。申忠一作为朝鲜南部主簿到达佛阿拉,受到努尔哈赤的接见,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回国后将见闻写成《申忠一书启及图录》即《建州纪程图记》,资料珍贵,相当可信;而那篇《回帖》是努尔哈赤本人让他转给朝鲜国王的。这是努尔哈赤亲自审阅过的正式公文,应当算是第一手资料。但是,朝鲜文献更多的是把“佟”写作“童” 。 “童”和“佟”实际上是女真人的普遍姓氏,是假借汉人的姓氏。佟姓或童姓,不但是辽东的显著大姓,也是当时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谁做了部落的酋长,谁与明朝发生关系,这人便以佟或童为姓,通过“四译馆”,转给明政府。 章炳麟的《清建国别记》中提到一种说法,佟姓原来是汉人的姓氏,后来常被夷人袭用,以假冒汉人。清朝皇室的祖先在名字前面冠以“佟”姓,可见女真酋长,可以随时姓佟或童,佟姓或童姓,也就成为他们的公姓。 3、“雀”或“崔” 努尔哈赤的姓氏除了佟或童的说法之外,朝鲜人还有记载称他姓雀或姓崔。 阎崇年认为,有一种解释是来源于努尔哈赤的母亲因为吞下雀卵才生下了他,不过清朝人并没有如此记载,《清太祖实录》的《武录》、《满录》、《高录》三书,仅记载其母怀孕十三月而生努尔哈赤之事,并无吞卵而孕之说。 第二种解释则来源于仙女吞服神鹊留下的果子而生下清朝皇帝祖先的神话,因此传闻努尔哈赤姓雀。而且满洲先人曾把乌鹊作为图腾,这些都能把清朝皇室姓氏同“鹊”或“雀”相联系。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努尔哈赤姓“崔”是由于朝鲜语中,崔的发音介乎于汉语缺和吹之间,与“觉罗”中“觉”字音相近,于是怀疑崔姓是来源于“觉罗”的误读。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算不算是“清朝”的皇帝?

按照清史,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太祖高皇帝(乾隆前称为太祖武皇帝),他是清朝实际上的开国之君。但是他自己生前没有使用“大清”国号,也没有称帝,他的国号是“大金”(史称后金),君主称为“汗”。年号为天命,所以叫“天命汗”。

他的儿子皇太极先称汗,国号仍为金,年号天聪;后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 所以叫个真,皇太极才是清朝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不是。但讲清史必须从努尔哈赤开始,说他是第一位皇帝也未尝不可,还有的习惯从通史角度出发,那清朝第一个皇帝就是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的儿子清世祖章皇帝福临,这几种说法都没错,就看角度。 但要是考试,必须回答皇太极,因为他称帝,改国号为清。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父亲是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父亲是爱新觉罗·塔克世。

爱新觉罗·塔克世是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努尔哈赤的父亲,与其父爱新觉罗·觉昌安同为明朝边关守将。

万历十一年,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内弟阿台,不料尼堪外兰同李成梁破城后纵兵屠城,父子均在混乱之中丧生。

扩展资料:

在爱新觉罗·塔克世时期,朝鲜国的重要性已经慢慢显露出来,然而,征服朝鲜的计划一直没有实现,所以在皇太极刚刚继位,就将征服朝鲜计划落至实处。

塔克世死后,朝鲜并没有派人前来吊唁。作为邻国,不应该不知道金国君主驾崩的消息,想要假装不知情实在令人气愤。

不仅如此,朝鲜还接纳了众多从金国跑出来的一些逃犯。所谓的逃犯指的是当初一些百姓忍受不了国家编汉为奴的政策。

从而出逃被断定为卖国贼,而朝鲜却堂而皇之的接受这些卖国贼,实在有辱金国之尊严。这两个原因加速了皇太极出兵征讨朝鲜的欲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塔克世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康熙怎么都叫爱新觉罗

因为爱新觉罗是姓,不是名字。努尔哈赤全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康熙皇帝全名爱新觉罗·玄烨。

努尔哈赤是什么地方的人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家是现在的哪个省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其实,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只是个小姓。

“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开国大汗,清朝的奠基者),爱新觉罗·皇太极(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清朝末代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有几位子女?

  子(16人)

  皇长子,爱新觉罗·褚英,废太子,追封广略贝勒。母为元妃佟佳氏。   皇次子,爱新觉罗·代善,礼烈亲王。母为元妃佟佳氏。   皇三子,爱新觉罗·阿拜,镇国勤敏公。 母为庶妃兆佳氏。   皇四子,爱新觉罗·汤古代,镇国克洁将军。 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母为继妃富察氏。   皇六子,爱新觉罗·塔拜,辅国悫厚公。 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皇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饶馀敏郡王。 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皇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皇九子,爱新觉罗·巴布泰,镇国恪僖公。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皇十子,爱新觉罗·德格类 。母为继妃富察氏。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巴布海。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罢英亲王。 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赖慕布,辅国介直公。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多尔衮,睿忠亲王,(追封成宗义皇帝,后罢)。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多铎,豫通亲王。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费扬果,黜宗室。母不详。(一说,母为继妃富察氏;一说,不是。)   女(8人;养女2人)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怎样起义的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尔,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年),因教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年)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董山的第三子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

  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为明都指挥使,人少势弱,早期依附建州“强酋”亲家王杲,也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贸易,以麻布、粮食易换猪牛,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万历二年(1574),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率军数万,因王杲抗命,扰民抢掠,扩大实力,有不轨之心。遂攻取王杲之寨,杀掠人畜殆尽,觉昌安、塔克世为平息战火,充当明军向导,劝说王杲罢兵息战。万历十一年,王杲之子阿台图报父仇,屡掠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取阿台的古勒寨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杀阿台,“杲自是子孙靡孑遗”。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为明军向导,战乱中被明兵误杀。后来,明朝认识到误杀的错误,归还其祖、父遗体,并赔“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噩耗传来,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索报父仇,但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交锋。无可奈何,努尔哈赤乃诿过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责其唆使明兵杀害父、祖,奏请明臣执送。不料这一要求,竟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一口拒绝,并宣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因而尼堪外兰威望大升,“于是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甚至连亲族子弟也“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以归之,尼堪外兰则乘机逼努尔哈赤“往附”,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爱新觉罗(329)努尔哈赤(6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