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绘本,真的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吗
孩子读绘本,真的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吗
孩子读绘本,真的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吗
有好几次看到有家长问“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说实话,不爱读书的孩子一定是家长没有做好陪伴。我个人一直觉得读书是快乐的事情,所以我也是和宝宝一起快乐读书。
为了增加宝宝读书的兴趣,我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建议,买了不少绘本,还买了各种新鲜好晚的书。培养爱好从一两岁开始,那么适宜的书有:
布书、立体书、洞洞书、音乐书,好多绘本。。。
这个书本身各有特点,宝宝不自觉的就喜欢去翻。当然,一切的重点还在于父母的陪读,以身作则。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常带他去书店,他自由选择与大人把关结合选书。
总有他喜欢的且是你希望他读的,慢慢地你会发现他越来越爱读书的。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薰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2、给孩子选择好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种子,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幼儿的优秀图画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将幼儿文学活动的功能定位于“德育”,而弱化或忽略了文学活动的本体功能——审美,即文学作品用来提高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而且,很多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及在欣赏感悟、思维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这与当前教育理念中的人文素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是不相契合的。由此而带来幼儿文学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过多的考虑“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形式上只注重了表达与机械记忆,而轻视了欣赏与创造表现。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童话等,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3、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据统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该项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钦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象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幼儿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著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家长树立榜样,能给宝宝示范作用
可以通过小游戏等激发宝宝的阅读兴趣

宝宝多大了?如果年纪比较大就要慢慢来。最好要求宝宝阅读的时候能和他一起看书。如果孩子还小就简单啦。我家的宝贝从一岁多开始就开始买绘本给他读,让他看图片,然后我读。再长大点,除了绘本,各种故事书也读。甚至小说。现在快五周岁了,很喜欢跟我一起读书。每天睡前都必须要讲故事。还说不给他讲故事,他没办法睡着。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最好是从小开始,准确的说我是从胎教开始的。那里我每天坚持朗读十五分钟以上,不要以为她听不懂,其实她是能感受到的。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可以唸书给她听,在她八个月时我就给她订了《婴儿画报》,拿回家后孩子对上面的图画、色彩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和丈夫就每天坚持轮流给她讲,结果我们发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有时当我们忙的时候,就把书给她自己看,我们发现她看得很专注,有时还依依哇哇的说几句,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随着她的年龄增长,依次给她订过《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幼儿智力世界》,考虑到上小学后订了《少年先锋报》,同时还买了幼儿识字、识数卡,以及适合她年龄的儿歌,猜谜语、童话、迷宫等方面的书籍,只要孩子喜欢的,我们家长觉得有益的,一般都会满足她。当然,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她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幼儿时期最好是图文并茂的。然后就是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每次要保持10—15分钟,我们一般是在睡觉前,周围环境要安静,最好关掉电视。这样坚持不懈,就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要有读书的习惯,这对孩子能起到很大的薰陶作用。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看我们的书,她看她的书,当她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时,我们随时给她解答,而且会随时加上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久而久之,孩子便喜欢上看书了,也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二、培养兴趣
任何人只要他对从事的某项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他就能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这些活动。因此,要使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激发和保护孩子对书的兴趣。很多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而实际上很多孩子读书的欲望正是被父母扼杀的。比如有些孩子常常没完没了的缠着父母讲故事,很多父母对此不耐烦甚至恼火,给孩子的往往是不予理睬或者训斥。其实孩子喜欢听故事,正是喜欢读书的前奏和萌芽,许多这样的萌芽就是在父母不经意的做法中枯萎了。正确的做法是,珍惜孩子的求知欲,选择些优美有趣的故事,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并告诉孩子这些美好的故事都是从书上读来的,识字以后就可以自己读这些事故了,使孩子对读书有一种美好的向往。学龄前,可以适量地教孩子识字,指导孩子看一些图画书,逐渐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读书。
三、鼓励孩子读课外书
孩子上学以后,有了固定的学习任务,千万不要以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功课。想把,要认识到喜欢读书是孩子学习能力和聪明的源泉,要更加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读书欲望,帮助、指导孩子选择那些既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对孩子有良好影响的书籍。如我们给孩子选了《彩图幼儿知识百科》、《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精编童话选》、《昆虫记》等,有培养孩子品德的,有增加知识的,有故事性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培养她的情操,这些书有的是她自己看,有的是我们给她讲。其实她可能理解不了多少,但只要她喜欢,她能提问就行。这说明她感兴趣。
有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不喜欢读书,但偶尔一次却对某本书中某一部分读得入迷,父母要立刻抓住这次机会,巧妙地对其引导、激励,小心翼翼地保护这稍纵即逝的兴趣之次、添油扇风,直至燃烧起来,或许这就是孩子喜欢读书的开始。
四、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要根据家庭的经济和居住情况给孩子创设较好的读书条件。我的观点是无论条件好与坏,至少客厅和孩子的卧室里必须摆放一定的书,以便她随时随地有意无意都会有书翻,有书看。孩子读书时要尽量保持室内安静,电视、谈话等声音要尽量少对孩子产生干扰。父母要经常指导孩子读书、学习,和孩子一起读书,耐心倾听孩子谈书中他认为有趣的内容,与孩子一起扮演书中的角色,交流读书体会,使孩子经常体验到“书”的温暖,对“书”产生亲切感、依恋感。在平常谈话中,或者看电视时,可以有意无意地讲一些伟人、名人的事。如我家孩子非常崇拜×××家,她看电视时我就给她讲谁是歌唱家,谁是舞蹈家,谁是发明家等,就会问“他们是怎样与当上这些家的呢?”或就引导她说,他们从小就坚持看书,书看多了,就越聪明,越聪明学习就越好,学习好了,就考上了好的大学,就专门研究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就当上了这些家。有一天她在书店里找到了我原来买的一本《科学家的故事》,我原以为她看不懂,也不感兴趣,因为上面没有图画,也没有拼音,没想到她看了爱迪生的故事后,却跑来问我爱迪生是怎样当上发明家的,我就顺势说,因为他书看得多啊,从那以后她就坚持每天看书,并且会经常对我说:“我也要当科学家、发明家……”。
另外,要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满足孩子购书的愿望,但购书时一定要有选择性,而且不能一次买很多,最好一本一本地买,买回去读完了后再买第二本。
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对于孩子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少年儿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庭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训练和培养,使孩子养成这一终身受益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