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朝咸丰之后的皇帝是谁 從《黑圖檔.咸豐朝》入手!探析清代盛京內務府官員是如何選拔的

火烧 2023-03-04 22:12:49 1085
從《黑圖檔.咸豐朝》入手!探析清代盛京內務府官員是如何選拔的 黑圖檔是遼寧省檔案館保存的清代盛京總管內務府的檔案。詳細記載了當時皇家的各種事宜,為後來研究歷史留下了豐富的史料。咸豐朝也就是清文宗愛新覺

從《黑圖檔.咸豐朝》入手!探析清代盛京內務府官員是如何選拔的  

清朝咸丰之后的皇帝是谁 從《黑圖檔.咸豐朝》入手!探析清代盛京內務府官員是如何選拔的
黑圖檔是遼寧省檔案館保存的清代盛京總管內務府的檔案。詳細記載了當時皇家的各種事宜,為後來研究歷史留下了豐富的史料。
咸豐朝也就是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的年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而咸豐帝也是中國以及歷史上的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中國的皇帝。但因為當時中國內憂外患,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咸豐帝也因此開啟了洋務運動的發展。後來他的兒子同治帝繼位。
盛京內務府是清政府為其皇家服務的機構,在其順治三年,稱包衣佐領,其職能和組織形式在順治初年基本上確立了。這就決定了這裡的官員基本上是包衣籍,所謂包衣也就是奴僕、家僕依賴於主人家。他們雖然是包衣籍但基本脫離了社會勞動,成為了組織者和管理者,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忠實的僕人,而且也算是封建統治機構的一部分。他們可以得到相應的官銜和財富,但也有不是包衣的任職,但大多都是高層官員。
盛京內務府屬於內務府但在機構設置上是有區別的,歷史上對於盛京內務府大都一筆帶過,對其記載都不太詳細。根據《清實錄》的記載:
盛京內務府總管大臣一人,盛京將軍兼,後改為三省總督。與北京內務府的七司三院不同,盛京內務府主要有五司分別為營造司、廣儲司、掌儀司、都虞司、會計司等五司。盛京內務府的官員設置太多就不詳細列出來了。
任用制度
通過選拔後盛京內務府在具體任用時有特定的手續和相關制度,主要有列班、引見、行差候補。這裡就先講這三種。
一、列班制度
盛京內務府在具體任用官員時,會把官員是分為「考班」和「捐班」兩類,班次輪流挑選。將考職人員按照考試名次排列分為成一班,考班:就是將捐納官職者列為一班,即為捐班。兩班雖交替選用,但選用時並不是完全的相互輪流,而是考班三缺捐納一缺
二、引見制度
引見制度在中國清朝雍正年間達到頂峰,一直延續,直到光緒年間引見制度變成了一紙空文。引見制度是指清朝皇帝引見官員、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對官員的任免的制度。咸豐盛京內務府官員任用時有「引見」和「不引見」之分,引見就是內務府高官職或重官職出缺時,由內務府大臣或管領大臣帶領進京引見。由皇帝許可欽定後能備案上任。「不引見」就是一些低級官員,引見制度是加強了皇帝人事權的制度。
三、行查候補制度
是指清王朝為了在官職出現空缺時,能夠有候補官員及時補用,基本在三年內就會對候補官員進行一次行查,以了解候補官員的缺之多寡,去留情況和去留緣由等。
行查候補制度在管理和籍候補人員的同時,也有利於維持官場的人員穩定,保證了在官職出缺時,能夠及時進行補缺。
官員的入仕選拔
盛京內務府有很多都是包衣專缺,可以說包衣有很多任職機會,入仕途徑多種多樣,有捐納、考職、科舉、挑補升用。
1、清朝的捐納
捐納制度在我國秦朝最先出現,捐納在清朝的時候還一直存在,問為什麼要捐納,在清朝收支有定數,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是定數。在當時來說捐納是一大筆國家收入。捐納是中國近代封建王朝都存在的鬻官賣爵來收斂錢財的手段,在清代戶部有專門的「捐納房」,而在內務府也有「辦理捐輸助振事宜處」「捐銅局」專辦此事。
捐納的特點統一管理、統一捐項、統一主管、統一入庫、統一政策、統一資證。內務府包衣旗人的捐納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捐身,二是捐職銜。其一可以先捐納成為監貢生,作為補用官員或再通過科舉,考職方式當官。其二捐納直接獲得職銜,此外又有捐得實職和虛職、封贈、加級記錄、免處分、任職處分缺間補先補即補等。在此外還有捐納恢復原職,就是捐復原官,而捐復原官者還要在第四次官位缺出時才可以補用。到了後面捐納泛濫。
2、清朝的考職
考職是在考取職官後按照考取名次在考班中依次補用,根據《總管內務府為將克什布補庫使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查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內本府考區候補庫三十四名造冊咨在案,茲於道光十六年六月初一準總管內務府來文開照依擬訂次序挨名補用等因素。如果此官職任用十四名,但是十四空缺就由十五名補上。」
3、清朝的科舉
中國科舉制度在我國歷史上考試選拔官員的基本制度。在隋朝創立,在唐朝確立,在明清興盛,在清朝末年被廢除。清朝的科舉考試主要分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在盛京內務府包衣旗人與八旗一般旗人一樣,都可以參與科舉入仕。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通過童試或者官學生考試成為生員(秀才),入順天府學,再考舉人、進士。第二種就是通過捐納或選拔成為監貢生,經錄科、再考舉人進士。而在清朝官員選拔非常注重官員的騎射,這在科舉考試中表現的非常的明顯,騎射的好壞關乎著你是否能夠參加科舉考試。
4、清朝的挑補升用為官
挑補升用為官主要人員是指吏員、兵丁、閑散、其中吏員負責抄寫,譽錄及收發公文冊薄等雜物的辦事人員等,這些人可以通過挑補升用為官入仕。而表現良好的文官可以通過獎勵也就是議敘,也可以通過議敘直接晉陞。表現優良的士兵也可以通過獎勵陞官。
官員的入仕選拔
盛京內務府有很多都是包衣專缺,可以說包衣有很多任職機會,入仕途徑多種多樣,有捐納、考職、科舉、挑補升用。
清朝在官員選拔任用管理上是有著自身獨立的特點。文武互兼,清代選拔官員的時候文武官員的選用並沒有特定的界限。盛京內務府到了晚清的時候非常腐敗,內務府的腐敗直到清朝亡國都沒有改掉。
參考文獻:
借鑒自:遼寧省檔案館 黑圖檔 咸豐朝(一)
清代內務府 清代盛京總管內務府設置沿革考
清史稿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