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弹棉花老人是盗墓贼 河北農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數年將清皇陵搬空,珍珠瑪瑙麻袋裝
河北農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數年將清皇陵搬空,珍珠瑪瑙麻袋裝
想必大家都聽過“東陵大盜”孫殿英的大名,此人膽大包天,喪心病狂,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在1928年率軍盜掘清東陵,將慈禧墓和乾隆墓中的珍寶席捲一空,致使大批國寶外流,稱得上“民族罪人”!
孫殿英盜寶“舉世皆知”,但鮮爲人知的是清東陵在這之後又被盜掘過一次,而且性質比第一次更加惡劣,足足有十一座皇族陵墓被盜掘一空!
策劃第二次盜掘東陵的“大盜”名爲王紹義,此人極擅隱忍,爲盜掘清東陵在暗中籌謀數十載,最後一舉成功,成爲繼孫殿英之後的又一個“東陵大盜”!
接下來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王紹義與孫殿英的“淵源”前後兩次“東陵大案”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有所聯繫的,據《亂世:民國多少事》記載:王紹義早在孫殿英之前就與悍匪馬福田策劃盜掘東陵,馬福田乃是土匪出身,後來接受招安成爲奉軍一團之長,王紹義就是他做團長時的參謀,兩人臭味相投,對近在咫尺的清東陵“垂涎三尺”。
1928年,馬福田脫離奉軍,又幹起了打家劫舍的“老本行”,在王紹義的建議下,盜掘東陵的計劃又被提上日程,就在兩人將要動手之際,孫殿英“恰好路過”,以剿匪的名義趕跑了馬福田和王紹義,又以軍事演習的藉口駐軍東陵,堂而皇之的炸開地宮,將慈禧和乾隆的陵墓洗劫一空!
王紹義籌謀已久卻爲孫殿英做了“嫁衣”,他對此極爲不忿,就近隱居在清東陵附近的新義村,伺機而動!
王紹義的“堅守”——爲盜掘東陵隱忍數十載隱居於新義村的王紹義等待時機,伺機而動,沒想到這一等就等到了1945年,期間他也想過動手。
但孫殿英事發後舉國譁然,全國的目光都集中在清東陵,王紹義不敢頂風作案,好不容易風頭過去了,日本人又來了,日本人對東陵頗有興趣,常年派兵駐守,王紹義沒有下手的機會。
換做一般盜墓賊肯定早已放棄,但王紹義不同,盜掘東陵幾乎成了他的“執念”,爲了這個“執念”,他不惜定居在新義村等待時機,期間爲了謀生他學會了彈棉花的手藝。
這一彈就是十幾年,但他從未忘記自己盜掘東陵的“宏圖大志”!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守在東陵的日軍隨之撤退,“蟄伏”十幾年的王紹義立即準備動手,這十幾年間他已將盜掘東陵的計劃推演過無數遍。
所以動起手來有條不紊,頗有章法,他先是收買了東陵的守衛,又就近糾結了幾十個地痞流氓,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王紹義率衆闖入了東陵!
繼孫殿英之後的又一個“東陵大盜”誕生王紹義在當土匪前曾是修築陵墓的工匠,所以對陵墓的構造極爲熟悉,在他的帶領下,衆人很快找到地宮入口,他們先是將咸豐帝的陵墓洗劫一空,又將慈禧太后的陵墓搜刮了一遍。

由於寶貝太多,他們所帶的麻袋裝滿了珍珠瑪瑙,再也裝不下了,王紹義見狀果斷撤出地宮。
東陵珍寶之豐厚超出了王紹義的預料,爲此他以重金誘使時任冀東軍區工作部部長的張盡忠下水,在張盡忠的庇護下,王紹義糾結大批地痞流氓再入東陵。
此後數月間他率衆“紮根”東陵,十一個皇族陵墓都被他洗劫一空,造成的損失遠超孫殿英,與孫殿英相比,王紹義才是不折不扣的“東陵大盜”!
小結: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王紹義行事如此猖獗自然難有好下場,據《人民日報》報道:東陵第二次被盜事發後,公安部迅速成立專案組全力偵破此案,王紹義一行人雖在此之前就聽到風聲逃之夭夭。
卻在之後“銷贓”時露出了馬腳,專案組以此爲突破口,一舉抓獲王紹義團伙,團伙中的每個人都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作爲首犯的王紹義罪大惡極,被判處死刑。
王紹義有此結局乃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只是有很多被他盜取的文物至今仍下落不明,成爲一樁懸案!
俗話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王紹義能爲盜掘東陵隱忍十幾年,說起來也是“堅韌不拔”之人,他若是把這份毅力用在正道之上,何愁不能成就一番事業,又怎會淪爲“東陵大盜”,成爲歷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