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月的甲骨文 差點被吃貨毀掉的商代文明,甲骨文當初被磨成粉賣,每斤6文錢

火烧 2021-07-12 13:50:48 1043
差點被吃貨毀掉的商代文明,甲骨文當初被磨成粉賣,每斤6文錢 看了題目,你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甲骨文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是華夏文明的見證,是價值連城的財富,卻被村民吃掉,有沒有搞錯。國人確實沒有把甲骨文所

差點被吃貨毀掉的商代文明,甲骨文當初被磨成粉賣,每斤6文錢  

月的甲骨文 差點被吃貨毀掉的商代文明,甲骨文當初被磨成粉賣,每斤6文錢
看了題目,你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
甲骨文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是華夏文明的見證,是價值連城的財富,卻被村民吃掉,有沒有搞錯。
國人確實沒有把甲骨文所在的龜甲獸骨咯嘣咯嘣嚼碎了咽到肚子里,但是卻有人在剛發現它們的時候,覺得這些寫著各種符號、奇形怪狀的甲骨是天書,是上天的恩賜,神秘而高貴,無所不能,能夠治好多種疑難雜症。
於是在清末年間,很多當地人就把賣銘刻甲骨文的甲骨當做營生,當做致富的門路,他們把價值連城的甲骨文拿回家裡,積攢起來,等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運到磨坊里粉碎,然後以每斤6文錢的價格當藥材粉賣掉。
非常可惜的是,當時並沒有人知道它的價值,也沒有人出來阻攔,更沒有人去探討和上報,即使是很多官員和士大夫,以及當地的讀書人,對此也熟視無睹,聽之任之。
以至於這種現象沒有人禁止,一直向四周蔓延。
一傳十,十傳百,經營這項營生的附近村民越來越多,持續了很長時間,大約長達三十年之久,對中華文明的保護和研究,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傷害。
甲骨文是我國我們的祖先在商代發明並且使用的一種文字,它堪稱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也是最早的漢字。
考古專家又把它們叫做"契文"和"甲骨卜辭",後來則把它叫做"龜甲獸骨文"。
因為它的最早發現地和出土地,是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所以考古學家又把甲骨文叫"殷墟文"。
考古學家研究發現,這種文字誕生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
距今已經有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漢字,它的結構比較對稱、型體有非常穩定的格局。
2017年11月,甲骨文得到世界的認可,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的意義非凡,它的發現,用鐵的事實,把華夏文明燦爛的歷史向前推進一大步,拓展了上千年的時空。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等於對中華文明史的認可,等於全世界承認華夏文明有近四千年的歷史,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由此可見,甲骨文的研究價值有多大。
可是當甲骨文初見天日的時候,當時中國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是大清的文人學士和政府官員也不知道甲骨文的價值。於是他們就把這種東西當做老天賜予的神物,當做龍的骨頭去看待(當地人的確是叫它龍骨),並且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賦予這些甲骨文以神奇的力量,說它們是藥材,可以根治百病。
對此,後世有些考古學家非常氣憤,覺得百姓的舉動不可理喻,非常野蠻,說他們差點吃光了商朝歷史。
其實對他們的指責有點過分,這根本不怪百姓。
因為當時大清的教育水平落後,大多數村民沒有條件讀書,很多人連男女廁所都不認,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毫不誇張地說,大清國民的文化水平跟西方,跟日本相比落後了幾個世紀。
可這些不是百姓的錯,罪在大清統治者,他們聽了孔夫子的話,認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越愚昧,江山就越穩固;百姓知道東西太多了,就會質疑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反抗或危及他們的皇權統治。
那時候,大清的文人學士等高級知識分子都沒有幾個人知道文物這個概念,怎麼能要求百姓去保護文物,這不是趕鴨子上架,是強人所難嗎?
這筆賬要算的話,只能跟孔夫子算,跟歷代統治者去算,不能記在百姓的頭上。他們只是把扔在荒野里無主的東西,拿去換錢而已,既不偷也不搶。
所幸的是,並非全體國人都那麼愚蒙,還有人懂得甲骨文的價值。
光緒25年,北京有一位叫王懿榮的金石家、古董商,從附近的中藥店購買了一種叫做龍骨的中藥,他看出有點不對勁。
因為當時他在國子監當祭酒,有學問,本身從事古董行業,也懂得歷史知識。
當他看到這些龍骨上刻著的奇怪字元的時候,直覺告訴他這些龍骨很不尋常,極其有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有著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於是,他就把藥店里龍骨都買去,拿到了家裡。
後來他走訪了不少藥店,順藤摸瓜收集了1000多片龍骨進行悉心研究。
正因為如此,商代的甲骨文才能夠重見天日。
王懿榮老先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商代甲骨文首位發現者以及研究者,而做出貢獻最大的,則是清代學者羅振玉。
羅振玉不但最早在對甲骨文進行了系統研究,而且取得了豐碩成果。
首先他從1906年起收集甲骨,總數近2萬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並且印刷、保存了很多原始資料,其次他摸索出研究方法,考釋"破譯"了很多單字。
正是有了這些先輩的努力,這些甲骨文才會重見天日,才會體現出它們特有的價值,為中華文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參考。
通過一個多世紀的研究整理,迄今為止,我國目前出土的甲骨片數目已經超過了156萬塊,為研究中國文化和古代文字提供了豐富的參考。
甲骨文是中國的國粹,是炎黃子孫的驕傲,而村民吃掉甲骨文則是一種恥辱,是時代的悲哀,歷代封建王朝統治者一以貫之的愚民政策害國害民,罪不可赦。
所幸的是,我們的國家教育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國民素質也上了一個新台階,中華民族已經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叫世人刮目相看,近代史往昔的恥辱早已被滌盪一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