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洞若观火来源 成語: 洞若觀火

火烧 2022-10-30 16:56:36 1038
成語: 洞若觀火 成語簡解 編號: 524成語: 洞若觀火注音: ㄉㄨㄥˋ ㄖㄨㄛˋ ㄍㄨㄢ ㄏㄨㄛˇ漢語拼音: dò g ruò guā huǒ參考詞語: 明若觀火, 燎如觀火, 洞如觀火反義: 如

成語: 洞若觀火  

成語簡解 編號: 524成語: 洞若觀火注音: ㄉㄨㄥˋ ㄖㄨㄛˋ ㄍㄨㄢ ㄏㄨㄛˇ漢語拼音: dòng ruò guān huǒ參考詞語: 明若觀火, 燎如觀火, 洞如觀火反義: 如坐雲霧, 霧裡看花近義: 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 瞭如指掌釋義: 像觀看火光一樣清楚。比喻觀察事物非常透澈。語本《書經.盤庚上》。 △「有條不紊」、「明察秋毫」Emoji符號: 若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洞若觀火”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盤庚是成湯的十世孫,商朝的十七代君主。《尚書.盤庚》是盤庚為了遷都所作告諭臣民之書,共分三篇。上篇是盤庚對邦伯、執事等貴冑大臣的訓誡之詞,主要說明遷都是上天的旨意,任何阻礙遷都的行為都是違背天意的;中篇則是對平民的訓詞,口氣嚴厲,語帶威脅,要人民共同支持遷都之舉,否則就會被處死;下篇則是遷都後,盤庚告誡百官諸侯之言,希望他們能夠把恩德廣施於民。在上篇裡頭,盤庚警告專權弄政的貴族大臣:「不是我荒廢了先王的美德,而是你們的行為讓先王的美德隱晦,不畏懼我這個君王。對於你們的計謀私心,我就像看著火光一樣地清楚,只是因為我拙於謀劃,才會讓你們犯下這樣的過失。如果你們能去除私心,把恩澤施於人民,這樣才能大聲的說你們是積德行善的人啊!」盤庚遷殷之後,消弭了王室內部的紛爭,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後來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礎。而「洞若觀火」這句成語,後來就從這裡的「予若觀火」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觀察事物非常透澈。典源: 《書經.盤庚上》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非予1>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2>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注解〕 (1)予:指盤庚,商朝第十七代君主,生卒年不詳。遷都後改國號殷,因遷都而作告諭臣民之書,即《書經》中的〈盤庚〉三篇。遵湯之德,行湯之政,諸侯來朝,商道復興,在位二十八年。或作「般庚」。 (2)惕:懼怕。書證: 01.明.沈采《千金記.第一七齣》:「老丞相明炳機先,洞若觀火,已曾熟料,卑末何敢讚言?」 02.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呂本中》:「公所作《宋論》四十篇,審時度勢,洞若觀火。」 03.《蕩寇志.第二二回》:「我看此案洞若觀火,只是有一件事,實是委決不下,張觷太守又去了,更無一人商量得。」用法説明: 【語義說明】比喻觀察事物非常透澈。 【使用類別】用在「了解透澈」的表述上。 【例  句】 <01>只有智者方能洞若觀火地掌握事情真相,因而不憂不懼。 <02>豐富的經驗,常能使人洞若觀火地預見到事情未來的發展。 <03>他對目前的政局洞若觀火,因此總是憂心忡忡地提出建言。 <04>以他多年的辦案經驗,分析起案情真是洞若觀火,令人心服。 <05>憑著對商場的敏感度,他洞若觀火地預測電子業將是一片榮景。 <06>你是公司資深員工了,當對公司弊病洞若觀火,請立即著手改善。 <07>十年前他已預測到今日產業界將面臨的衝擊,真是洞若觀火之見。 辨識: 請參考『辨識524.html』 成語接龍

“火”字開頭的成語

火樹銀花火熱水深火樹琪花

“洞”字開頭的成語

洞若观火来源 成語: 洞若觀火
洞若觀火洞天福地洞如指掌洞如觀火

“火”字結尾的成語

抱薪救火急如星火赴湯蹈火洞若觀火隔岸觀火負薪救火明若觀火連天烽火赴蹈湯火蹈湯赴火急於星火急星火迫如星火接天烽火探湯赴火燎如觀火如荼如火赴湯投火赴湯跳火洞如觀火 參考鏈接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洞若觀火。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洞若觀火”分成的單字詳解:

洞, 若, 觀, 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