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代灭佛的皇帝 历史上灭佛的皇帝 古代皇帝为何灭佛?

火烧 2022-07-19 02:11:30 1063
历史上灭佛的皇帝 古代皇帝为何灭佛?   灭佛  佛教如今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地位颇高,佛教具有长远的历史,然而历史上也有不少的皇帝主张灭佛,原因究竟是什么?  北周武帝灭佛:   事件经过在南北

历史上灭佛的皇帝 古代皇帝为何灭佛?  

  灭佛

  佛教如今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地位颇高,佛教具有长远的历史,然而历史上也有不少的皇帝主张灭佛,原因究竟是什么?

古代灭佛的皇帝 历史上灭佛的皇帝 古代皇帝为何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

  事件经过在南北朝时北周的开国皇帝孝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很虔诚地信佛佛教在其境内长盛不衰。公元561年明帝宇文毓驾崩宇文邕继位为北周武帝(公元561年至578年在位)。他是一位励精图治、负有远见的皇帝平时身著布袍夜寝布被无金宝饰物。他性格果决能断大事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面对兴盛的佛教他认为:人民信佛供养出家人会不专心於生产;出家人没有财产不从事物质生产不用交税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于是北周式帝宣布废佛令僧尼还俗并允许辩论。这次灭法只毁像破塔烧经令僧尼还俗不杀僧人。共还俗僧人300万人退寺院4万座这是历史上的第二次灭法。结果不用说也考虑到了。僧尼还俗给社会增加了劳动力和军队士兵来源。废除寺院使大量土地回到国家手中同时从精神上也打破了人们对于佛寺万能的幻觉。这次灭佛在全国大一统、走向封建制度巅峰的前夕。

  唐武宗灭佛

  隋唐佛教势力的急剧膨胀扩大了僧侣阶层与世俗地主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造成社会上反佛意识的高涨。   韩愈反佛是傅奕反佛的继续和发展。他的立论根据是为了强化中央政权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比傅奕涉及的社会和思想问题要深刻得多。他的反佛理论为此后唐武宗的灭佛提供了依据;他提出儒学独尊和儒家“道统”成了宋代理学的先驱。但在当时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表》受到流放处分。   宪宗在唐中期还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此后朝政腐败朋党斗争国势日衰而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到唐武宗在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决定废除佛教。他在废佛教书中说:“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   ①他认为废佛是“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②要求切实贯彻。

  会昌二年(842)武宗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财产“充入两税摇役”。   ①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其僧尼全部勒令还俗。会昌五年灭佛运动达到高潮。其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勘检寺院、僧尼、奴婢及其财产之数。四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面灭佛措施八月宣布灭佛结果:“天下所拆寺4600余所还俗僧尼260500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若兰4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   ②同时“勒大秦穆护、袄8千余人还俗”。   佛教对经济的破坏:   尽管禅林经济与前述的大寺院经济均属封建地主经济但前者始终以独立的自我经营为主在经济上极少甚或不依附国家的资助或官僚的布施加上远离城邑闹市所以表现在教派学风上往往是游离于当前严酷的政治斗争之外同当权者保持一种疏散的有时是不合作的态度。这种超然的境界对于失意落魄或一时需要心理平衡的士大夫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早在大历唐德宗即位之初(780)都官员外郎彭偃就提出过限制僧道经济特权的建议认为年未满50的出家男女应“就役输课”与百姓同结果未行。继之全国推行两税法据地出租随户杂徭当然也会推及寺院但由于寺院僧尼不在户籍只限于纳税依然享受免役特权。这也是晚唐禅寺继续扩大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直到宋代规定一切寺院必须缴纳助役钱和免丁钱才有重大的变化。

  周世宗柴荣灭佛:

  五代末后周世宗生性不喜佛教即位未几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佛经章疏大半散佚。   唐佛教之鼎盛至五代时已趋于零落五代五十余年间战乱纷起大小各宗皆湮没无闻独禅宗隐居深山不受战乱影响弘传较盛。   周世宗灭佛影响:《1》减少了隐匿人口的情况保持了国家税源的稳定;《2》禁止私自出家迫使大量僧人还俗增加了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3》收购佛像铸钱减少了铜铁资源的浪费增加了铜铁的产量;《4》铜铁产量的增加有利于铸造更多的货币增加货币的流通量缓解了唐末五代铜钱紧缺   佛教自魏晋兴盛以来引发了社会问题在王朝统治后期以及在乱世中佛教弊端重重因此部分封建统治者采取措施灭佛。他们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他们自己的命运都很悲惨:都离奇死亡或者病死。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统一全国的步伐交给了大宋完成。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佛教与封建国家的矛盾:   佛教在统治者提倡下迅速发展起来但同时也与封建国家存在着矛盾观音像。大量的劳动人手出家为僧或者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寺院控制了许多土地和劳动力寺院经济发展起来而封建政府的纳税户却大为减少。傅奕反对佛教的理由之一就是僧尼是游食之民不向国家交纳租税浪费了封建国家许多钱财减少了税收。韩愈在反佛的文章中也从国家财用的角度指出了佛教的弊端。代宗时彭偃就建议:僧道不满50岁的每年交纳四匹绢女尼及女道士不满50岁的交纳二匹并和普通百姓一样应役。他认为如果这样那么出家为僧也就没有什么害处了。因为存在争夺土地和劳动人手方面的矛盾在这一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封建国家就会向佛教势力宣战。   佛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冲突:

  佛院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在经济方面与封建国家发生冲突。北周武帝当政时北周有僧侣100万寺院万余所严重影响了政府兵源、财源。为了消灭北齐他决定向寺院争夺兵源和土地。建德三年(574年)下诏禁断佛、道二教把僧侣地主的寺宇、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以充军国之用近百万的僧尼和寺院所属的僧户、佛图户编入民籍。此后四年北周灭北齐北周毁佛的范围达到关内及长江上游黄河南北的寺院也被毁灭。江南自侯景之乱后佛教势力也受到影响陈朝的佛教已不及梁朝之盛。佛教势力的再次膨胀与隋文帝的提倡有极大关系。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元年(581年)发布诏令可以自由出家并按人口比例出家和建造佛像。隋炀帝时命僧人法果在洛阳缩写佛经经目。所以在隋朝时佛教已再度兴盛起来唐朝时更为发达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