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韩国人歧视朝鲜族 朝鲜族的历史

火烧 2021-08-15 02:23:49 1066
朝鲜族的历史 李舜臣 1545-1598 :民族英雄。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善射,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军旅生涯。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

朝鲜族的历史  

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善射,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军旅生涯。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47岁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后,积极操练水军,构筑防御阵地,并创建了铁甲战舰龟船,防范倭寇的进犯。当时日本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国内四岛的统一,妄图以武力征服朝鲜和中国。1592年,他率领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攻陷汉城(现译“首尔”),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史称“壬辰卫国战争”。李舜臣将军和中国水军并肩作战,多次击败日军,屡立奇功。1598年12月,他与明朝水军重创敌寇,在激战中不幸中弹身亡。两年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供奉着李舜臣将军灵位的显忠祠建于1706年,位于芳华山脚下,周围群山环抱,祠内松柏成荫。显忠祠占地50多万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还有“号”、“古宅”、“家庙”以及李氏家族使用过的水井等古式建筑。有关李舜臣将军的历史资料和当年他与倭寇海战时使用过的武器等实物,明朝皇帝赐与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斩刀等8件赐品的复制件,则被精心地保存在“遗物馆”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诞生的日子,显忠祠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显忠祠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一度荒颓,1945年日本投降后,纪念忠武公的活动得以恢复。1966年,韩国政府将此地辟为“圣域”,重建显忠祠,园区的综合景观工程一直持续到1974年。 朝鲜族(韩民族)的先民是三韩人(马韩、辰韩和弁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

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

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

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虽然韩半岛古代国名多变,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国皇帝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在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后,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han这个音在韩语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选寓意好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作为国名、族名。

朝鲜族自17世纪末开始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

特别是1869年朝鲜半岛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入延边等地。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又有大批朝鲜人迁入中国东北各地。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多是l9世纪70年代自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定居,有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林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到1931年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强迫同化政策下,大批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各地,他们在我国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韩国人歧视朝鲜族 朝鲜族的历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