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汤氏族谱 汤氏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汤氏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汤厘
元代理论家。
精通古代文物和书画鉴赏,著有《画鉴》1卷。
汤世澍
清代诗书画家。
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
书学米芾。
汤鹏
字天池,南京溧水人,祖籍芜湖,铁画家(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
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
相传,他受邻居萧云从的影响比较大,是铁画的创始人。
汤惠休
汤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
字茂远。
原为僧,宋世祖命他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
常从鲍照游,以诗赠答,时人称为“休鲍”。
其诗多情语,辞采绮艳。
钟嵘《诗品》云:“惠休淫靡,情过其才。”原有集四卷,已佚。
今存诗十余首,载《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以《怨诗行》较著名。
事见《宋书·徐湛之传》。
汤思退(?-1164),南宋臣。
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
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正字。
附秦桧,官至知枢密院事。
隆兴元年(1163),符离师败,力主和议,许割海、泗、唐、邓四州,为言者所论,旋贬居永州。
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其奸邪误国,请斩。
忧悸而死。
汤和
6-1395),明初将领。
字鼎臣。
濠州(今安徽凤阳东)人。
与朱元璋同乡,一同起兵。
渡江后,守常州,御张士诚。
统兵取浙东、福建、四川,守备西北,均有战功。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自请解除兵权,深得朱元璋欢心。
次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寇。
死后,追封东瓯王。

汤克宽
汤克宽(?-1576),明抗倭名将。
邳州卫(今江苏邳县)人。
将门出身。
官至都督佥事、广东总兵官。
倭寇初起,他在浙江御敌有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与张泾等大破倭寇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
旋从俞大猷人粤,破倭寇,留驻广东。
万历初年,调赴蓟镇。
万历四年(1576),鞑靼攻古北口,他率军追击,遇伏战死。
汤显祖
50-1617),明戏曲作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明临川(今属江西)人。
万历进士。
历官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遂昌知县。
后以抑豪强触怒权贵被劾,居家20余年,精研词曲与传奇,以著述为事。
所著《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
其中尤以《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最负盛名,另有诗文《玉茗堂全集》。
汤应曾,明末琵琶演奏家。
江苏邳州人。
家贫。
幼爱音乐。
从蒋山人习艺。
后为藩王召见,奏《胡笳十八拍》,为世所知。
善弹古曲百余首。
人称“汤琵琶”。
曾随边军至嘉峪、张掖、酒泉等劳军,弹《塞上曲》。
后辞归。
明亡携母流落淮浦。
汤斌
汤斌(1627-1687),清朝顺臣,清末民初被列入汉奸名人榜。
字孔伯,号荆岘,河南睢州人。
顺治进士,官岭北道参政,
汤斌
乞归从孙奇逢学。
康熙间应博学鸿词科。
历《明史》总载官、内阁学士等。
禁书坊刻小说,令州县建学社讲孝经。
疏减田赋,济江北灾民。
终官工部尚书。
治程朱理学,也不废王守仁之说,提倡“身体力行”。
有《洛学篇》、《睢州志》等。
汤斌以汉人知识分子身份率先入仕满清并大力推行清政府的抑汉文化政策,学者称其“以伪行宋学”,而“配享仲尼”,从此“伪学之风昌”,是“伪道学”。
章太炎说“自汤斌、二魏、熊赐履、张伯行之徒,…诚谓媚于胡族,得登腆仕者,不足与于理学之林也。”(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
汤贻汾
汤贻汾(1778-1853),清画家。
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
居南京。
世袭云骑尉,曾任三江守备等太平军攻克南京,投水死。
擅画山水,亦写墨梅、花卉,笔致秀逸。
兼工行草书和诗有《琴隐园集》、《画筌析览》等。
汤球
汤球(1804-1881),清史学家。
字伯玕,安徽黟县人。
同治举人。
师从俞正燮、汪文台,博通经史,特精考据辑佚。
辑有王隐等九家《晋书》,陆机等九家《晋纪》、崔鸿《十六国春秋》、谯周《古史考》等多种,贡献卓著。
汤王
陕西始平人,周任亳国国王,为诸羌始祖。
汤思退
浙qj田人,宋宰相、封庆国公、岐国公、荣国公。
汤汉
江西余江人,宋工部尚书、封安仁(余江)开国子,南宋儒学旗手、理学宗师。
汤金钊
浙江萧山人,清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阁拜副相。
汤玉麟
汤玉麟(汤二虎) 辽宁阜新人,安国军第五方面军第12 军军长、热河省省长兼热河军区司令、第五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总司令、上将。
汤恩伯
汤恩伯(1898.9.20 ~1954.6.29 )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
名克勤,字恩伯。
浙江武义县人。
黄埔系骨干将领。
抗战时期(前期和中期)表现突出,被日军视为劲敌。
汤化龙
湖北浠水人,民国开国元勋、清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创立湖北革命军政府任民政长、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
汤有隆
汤有隆(1912--1962年,肖鼠),字墨成,号静得,南京溧水秋湖石滩头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中华门外大书家”和“溧水大东门外(第)一支笔”的美誉。
先后师从家父汤正宝、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谭延闿,吸取翁同龢对恩师“少自家面目”的忠告,独创“抖锋楷书”,在金陵书法界独树一帜。
曾在石滩头村创办“菊花墩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