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比釜底抽薪更狠的成语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成语名字】釜底抽薪 gt 【汉语拼音】fǔ dǐ chōu xī gt 【成语解释】 gt 釜,锅子。薪,柴火。“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或本《吕氏春秋.季春纪
釜底抽薪

【成语名字】釜底抽薪>【汉语拼音】fǔ dǐ chōu xīn>【成语解释】> 釜,锅子。薪,柴火。“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或本《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后亦用“釜底抽薪”比喻从源头断绝。△“扬汤止沸”>【成语典故】> 《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 今世上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益于中?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末也。>【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 2、汤:热水、开水。> 【成语出处】> 1、《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2、《镜花缘.第九五回》:“你要晓得小儿惊风,其症不一,……如因热起,则清其热;因寒起,则去其寒;因风起,则疏其风;因痰起,则化其痰;因食起,则消其食。如此用药,不须治惊,其惊自愈,这叫做『釜底抽薪』。”> 《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阴而止,景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 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犹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 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乃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使用类别:用在“澈底解决”的表述上。>【釜底抽薪造句】 > 1、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澈底解决。> 2、惟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3、为澈底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精简人事倒是个釜底抽薪的办法。> 4、我们应该想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永绝后患,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 语义说明:比喻从源头断绝。> 使用类别:用在“断绝基础”的表述上。>【釜底抽薪造句】 > 1、上游厂商这一招釜底抽薪的办法,真把下游急需原料的客户搞惨了。> 2、我现在怕的是银行突然来个釜底抽薪,到时候资金周转不灵,那就糟了。>【近义词】拔本塞源,斩草除根>【反义词】抱薪救火,扬汤止沸> 辨似:> 形音辨误 釜,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即今之锅子。不可写作“斧”。>【参考词语】:绝薪止火>【汉语拼音】:jué xīn zhǐ huǒ>【成语解释】:犹“釜底抽薪”。见“釜底抽薪”条。> 1、《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枚)乘奏书谏(吴王濞)曰:『……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犹抱薪而救火也。』” >【参考词语】:抽薪止沸>【汉语拼音】:chōu xīn zhǐ fèi>【成语解释】:犹“釜底抽薪”。见“釜底抽薪”条。> 1、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授柄奸回,欲求肝胆之诚,更启危亡之兆,固智者不为,迷者遂去,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釜底抽薪的】>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代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食客完成的集体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纪、八览、六论,有汉高诱注。其内容综合九流百家,畅论天地人物,多主儒术,而参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赅,颇有功于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称为《吕览》。在〈季春纪.尽数〉中提到,如果把沸腾的开水舀出来,再倒回锅中,想要使其不再沸腾,这是无济于事的,倒不如把锅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没了热源,开水自然也就不会沸腾了。后来“釜底抽薪”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比喻从源头断绝。
很赞哦!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