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鸭绿江起源于哪里 鸭绿江出土赵国铜戈,意外解开战国谜团,传播11年谣言被推翻

火烧 2023-02-18 12:53:33 1056
鸭绿江出土赵国铜戈,意外解开战国谜团,传播11年谣言被推翻 「 ”将相和”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正是主人公廉颇、蔺相如的精诚辅佐,使得赵国继胡服骑射之后再次走向强盛,打下了与秦国抗衡的基础。 可惜的是,

鸭绿江出土赵国铜戈,意外解开战国谜团,传播11年谣言被推翻  

鸭绿江起源于哪里 鸭绿江出土赵国铜戈,意外解开战国谜团,传播11年谣言被推翻
「 ”将相和”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正是主人公廉颇、蔺相如的精诚辅佐,使得赵国继胡服骑射之后再次走向强盛,打下了与秦国抗衡的基础。 可惜的是,唯一有希望在东线阻挡秦国进兵的赵国,在蔺相如病故、廉颇遭撤换后,随即遭遇了长平惨败,数十万生力军损失殆尽,赵国自此一蹶不振,三晋当中再无一国有实力单独与秦国抗衡。 当然,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耳熟能详的长平之战,而是「 ”将相和”中蔺相如的身份谜团。 按照《史记》记载,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舍人,秦赵和氏璧外交争锋中,蔺相如被举荐前往秦国交涉,以完璧归赵之举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大夫;此后又在秦赵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随即被封为上卿,地位甚至高于赵国名将廉颇。 直到秦赵长平之战前蔺相如病逝,史书对其身份的记载都是赵国上卿。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 ”将相和”,那么蔺相如是否做过赵国「 ”相”呢? 在2008年出版的《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中,明确提出了「 ”蔺相如不曾为相”的说法,其依据就是史书当中从未有过蔺相如做赵国相邦的记载。此后,「 ”将相和属于误读”这种观点迅速在杂志和网络传播,甚至直到今天依然被当做历史冷知识进行传播。 那么这个所谓的「 ”真相”究竟是真是假呢?赵国铜戈的出土,意外解开了这个谜团。 位于鸭绿江畔的吉林省长白县八道沟镇葫芦套村的一处石碓当中,有当地村民意外发现了一件战国铜戈,经考古工作者清理修复,共在铜戈上发现了16个赵国文字,其中一处刻有「 ”廿年丞焛相女,邦左彔肖智麀,冶阳”,戈援处则刻着「 ”相邦”二字。 「 ”廿”即二十,在战国时期,赵国文字「 ”如”写作「 ”女”,「 ”焛”即「 ”蔺”,「 ”肖”即「 ”赵”,铜戈上的铭文,翻译过来就是:(赵惠文王)二十年相邦蔺相如监造,邦左彔赵智麀主造,冶阳具体制造。 这种将监造、主造、制造者名字刻在兵器上的做法,与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出土的「 ”四年相邦吕不韦寺工龙丞”完全一致,可见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行做法。 同时,赵国铜戈铭文证实了蔺相如的确做过赵国相,时间则为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即秦赵渑池之会当年。自此,关于蔺相如身份的谜团被揭开,传播了11年之久的质疑「 ”将相和中无相”的谣言被彻底推翻。 但另一个疑问又产生了,赵国的兵器为什么会在鸭绿江畔出土呢?这里在战国时期不是应该属于燕国势力范围吗? 其实,蔺相如铜戈并非唯一一件在鸭绿江边出土的赵国兵器,这里还先后出土了赵惠文王十年阳安君剑、赵悼襄王四年春平侯剑,在鸭绿江上游还找到了13座积坛以及大量赵国钱币和盖弓帽(战车部件)。 这表明,在燕赵相继灭亡后,部分不愿投降的赵国人沿着鸭绿江而上,来到了长白山一带驻足,并建造了具有赵国文化特色的积坛(推测可能是祭祀所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