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莫高窟不值得去 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莫高窟壁画解答了!古人消暑全靠这7个“奇特行为”…
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莫高窟壁画解答了!古人消暑全靠这7个“奇特行为”… 据专家对敦煌壁画的考究,中国古人在小暑来临后,喜以洗头、抄经等方法消暑。陆媒引述敦煌研究院的考究指出,在敦煌壁画里可以捕捉
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莫高窟壁画解答了!古人消暑全靠这7个“奇特行为”…
据专家对敦煌壁画的考究,中国古人在小暑来临后,喜以洗头、抄经等方法消暑。陆媒引述敦煌研究院的考究指出,在敦煌壁画里可以捕捉到一套古人列出的“消夏指南”,当中有洗头、理发、剃须、抄经、鲜花果盘、孩童戏水、汲井水纳凉等。
据报导,成于隋的莫高窟第302窟的壁画就显示,画面中央3人正通过桔槔原理(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杠杆原理)从井中汲水,用清凉的井水洗脸,带来凉快。属于五代的莫高窟第146窟的壁画则显示,有人把井水倒进圆盆中,弯腰低头把脑袋扎进水里。
成于初唐的莫高窟第220窟和第329窟的壁画都显示,无论是复古条纹背带裤,还是时尚撞色吊带衫,唐代的小孩走路都带风。研究指出,“他们大胆吸收外来国度的服饰风格,能露就露……这么热的天,别说襦裙和直裾,就连半臂都嫌啰嗦。”
另外,成于中唐的榆林窟第25窟的壁画显示,“ 普通青年洗头降温,文艺青年折扇纳凉,佛系青年抄经避暑。 ”信奉佛教的唐朝人,在天热时进山避世,鸟鸣山涧、树影婆娑,在此伏案抄经,当然是由内而外的清凉。敦煌文献记载:“六月三休(伏)日,昔贾谊避三伏,以其盛夏,六月三庚日,南方有鸠鸟至,以助太阳,销铄万物,故损害于人,是以避忌之此日也。”

古代避暑之俗的确存在,在小暑之后的三伏日,唐代官府是给大家一天法定假日的,任随大家打水洗头或进山抄经等。报导认为,“古代人比现代人更懂得张弛有度,春种秋收时争分夺秒不马虎,暑气蒸人时务务虚也未尝不可,这是忙碌与休憩的交响,是值得借鉴的生存哲学。”
很赞哦! (1059)